“那不是奶奶的錯”


“那不是奶奶的錯”


        客廳牆上,臥室牆上,綠綠的線條,淡紅的圖案,有點像小草,有的像大樹,還有點的想船在水果楊帆,橢圓形,三角形,不清楚是什麼動物的圖形……這些都是大寶小時候的塗鴉。

        我們沒有用塗料覆蓋它,就讓它那麼在牆上醒目着。其實,有時也不一定會引人注意。一天,小寶注意到了。她問我:“牆上圖畫,是姐姐小時候畫的嗎?”“是的。是姐姐畫的。”我回答她。“姐姐爲什麼不在本子上畫畫?她在牆上亂畫,把牆弄髒了。”小寶覺得她姐姐不應該在牆上亂畫。我順便說了一句:“這是奶奶沒有管好姐姐,是奶奶做的不夠好。”“不是奶奶的錯,是姐姐的錯。”小寶明確地表達了錯誤的歸屬。

        大寶畫在牆上的線條圖案,對姐姐當時的做法,大概只想到了讓大寶盡情地亂塗,肯定是欣賞的鼓勵的神態和語言,肯定沒有阻止引導她應該在本子上畫的,確實有不可推卸責任。小寶給我開脫,說那是她姐姐的錯,不應該責怪我的。這是她對奶奶的偏心,也是看不到奶奶有引導的責任。可我不能裝糊塗,把責任全推給大寶。況且,我根本沒有覺得大寶牆上塗抹的線條圖案有什麼刺眼,甚至覺得那有保存的意義。雖然無法與什麼壁畫相提並論,但那是一個幼兒的寶貴的“作品”,是發自內心的表達。當然,在別人眼裏或者小寶看起來不那麼美觀,這是可以理解的。審美沒有統一的標準,你認爲的不必要也讓其他人同樣認爲。

        引導不到位,就是引導不到位,這一點,應該有自知之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