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9法条语言(99

写了这么多天的法条语言,今天把【法律规则,法律条文和语言】相互关系的这个题目拿出来。

花一些时间,认真地看一下二家机构给出的解析,感受其中逻辑在文字中穿行的好玩有趣。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规则。

  A选项:表达法律规则的特定语句往往是一种规范语句,根据规范语句所运用的助动词不同,可以分为命令句和允许句,A选项正确。
  B选项:一切法律规范都必须以作为“法律语言”的语句形式表达出来,具有语言的依赖性,而法律规则是法律规范的一种,所以所有法律规则都具有语言依赖性的说法正确,但是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二者不能等同,后半句说法错误,B选项错误。
  C选项:根据规范语句所运用助动词的不同,规范语句可以被区分命令句和允许句,命令句是指使用了“必须”“应该”“禁止”等这样一类道义助动词的语句,而允许句是指使用了“可以”这类道义助动词的语句,因此不管是命令句还是允许句,都可以使用道义助动词,C选项正确。
  D选项:《民法典》第25条的规定是一个法律规范,从语式上看,它是一个采取了一定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关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因此是一个法律规则,D选项错误。【特别说明,原D选项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五条规定:“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为顺应法条变更,对D选项做修正】
  综合上述分析,本题正确答案为AC选项。

这是厚大的。



【解析】
一切法律规范都必须以作为"法律语句"的语句形式表达出来,具有语言的依赖性。
离开了语言,法律就无以表达、记载、解释和发展。
法律人在其工作中每时每刻都与语言打交道。如果没有语言,法律人就失去了架构规范与事实之间的桥梁。
表达法律规则的特定语句,往往是一种规范语句,根据规范语句所运用的助动词的不同,可以被区分为命令句和允许句。
命令句是指使用了"必须"、"应当"或"禁止"等这样一些道义助动词的语句;
允许句是指使用了"可以"这类道义助动词的语句。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法律规则的表达都是以规范语句的形式表达,而是还可以用陈述语气或陈述句表达(只要这种陈述句可以被改造为规范语句且不影响原有的含义即可)。
由此可见,选项 A 、 C 必然是正确的。
选项 B 的错误之处在于,虽然所有法律规则都具语言依赖性,但是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毕竟存在内容和形式的区别,规则是内容,而条文是形式,所以不能将二者等同视之。
选项 D 中所包含的明显是一个法律规则,虽然它是一种陈述语句的表达方式,并未以规范语句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是只要陈述语句能够被改造为规范性语句,法律规则同样能够用陈述性语句表达。比如, D 选项也可以这样表达:"公民应当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应当以经常居住地为住所。显然,在添加了道义助词"应当"之后,原有的意思并没有任何改变,因此 D 选项属于典型的以陈述句来表达法律规则的类型。
所以, D 项错误。

这是众合的。


认真地在解析文字中穿梭着,感受着逻辑的起伏与旋转,这不是在猜谜语,这是在推理。

那些猜谜语的语言,我一直是不喜欢的,也是不善于,因为其中没有遵循着逻辑,而是完全由出谜者自己弄出一套规则,然后让人们去猜,而不是去解,而不是去推。

但法条语言不一样,如果不遵循着逻辑的法条,那么统治阶级怎么会敢于使用那样的语言呢?又怎么能够成为法学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