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学习笔记

律诗有四个基本要求,即:一韵到底,粘连,平仄合律,对仗。

其中对仗一般要求在中间二联,此为正体。

实际应用中,还有几种不同的对仗情况,因此便有了偷春体、藏春体,蜂腰体、宗楚客体、无对仗体等。

在唐朝的科举中,大多靠五言排律,其对仗要求自然很严格。但是初唐的时候,在过渡期,也有失粘或者不对仗的律诗。

一、无对仗体

如孟浩然的这首诗《舟中晓望》: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轴轳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晚,疑是石城标。

以上没有一联对仗

下面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也是通篇不对仗的名作: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以上这两首诗,押韵、平仄、粘连都没有问题,只是没有对仗而已,这种首尾不对仗的律诗又叫无对仗体

二、全对仗体

五律或者七律,只需要中间二联对仗即可,但是也有不少律诗八句都对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杜甫的七律《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八句皆对的七律并不是首创于杜甫, 早在在初唐,就有诗人开始八句皆对的律诗,如《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玉楼银榜枕严城,翠盖红旗列禁营。
日映层岩图画色,风摇杂树管弦声。
水边重阁含飞动,云里孤峰类削成。
幸睹八龙游阆苑,无劳万里访蓬瀛。

这首诗的作者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宗楚客,他另有一个身份更为有名,他有一个孙女嫁给了诗仙李白。

后人把这种八句皆对的律诗称之为”宗楚客体“。

更早一些,在南北朝也有这种全对仗的律诗。例如庾信这首”十句皆对“的《王昭君》:

拭啼辞戚里,回顾望昭阳。
镜失菱花影,钗除却月梁。
围腰无一尺,垂泪有千行。
绿衫承马汗,红袖拂秋霜。
别曲真多恨,哀弦须更张 。

除了第七句”绿衫“与第六句”垂泪“失黏以外,庾信这首就是一首不错的五言排律

三、蜂腰体

贾岛的《下第》诗如下:

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
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
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
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

诗中,颔联不对仗,而只有颈联对仗。颈联对仗:

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

颔联不对仗:

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

之所以叫作蜂腰,表示第二联不对仗,中间像蜜蜂的腰那么细,看上去似乎断了一样,后面又接上了(颈联对仗)。

四、隔句对体

唐朝郑谷吊僧诗云:

几思闻静话,夜雨对禅床。
未得重相见,秋灯照影堂。
孤云终负约,薄宦转堪伤。
梦绕长松榻,遥焚一炷香。

这首诗颔联不对仗,但第二句与第四句都隔句对仗,颈联对仗。

五、偷春体

如: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云: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娥。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首联对仗,而颔联不对仗,颈联对仗。

因为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所以就像梅花先于春色而开,所以叫作偷春体。

六、藏春体

杜甫的《早花》: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直苦风尘暗,谁忧客鬓催。

古人很善于比喻,蜂腰、偷春都很形象。

这首诗前四句不对仗(散行),后面四句两两对仗,这种律诗为“藏春格”。

上四散行,下四整对,亦藏春格,命名很形象。

五律或者七律,中间二联对仗为正格。以上六体,除了宗楚客体以外,严格来说,都不是标准的律诗。

以上为君诺老师处学习笔记,希望更多人了解学习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