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文字

一覺醒來,發現外面下着雪,白茫茫的一片,這是今年過年這段時間的第一場雪,氣溫零下一度。我們這邊不像東北那樣,冬天長,夏天短。氣溫零下十幾度甚至幾十度的樣子,白天不敢出門。我們這邊,一年到頭也就在年關的時候下那麼幾場雪,最低氣溫也就零下幾度的樣子,零下十幾度的很少。

現在過年也越來越沒有年味了,以前的時候,說不定還挺期待的,可是現在也覺得沒有什麼意思了。都說我們這一代人態度冷淡,對親朋好友的到來沒有那麼熱情。可是現在這個社會,有些事情也很難說。因爲他們那些人普遍討論的話題,就是我們這些人結婚生子,買房或者存款之類的話題。要是說還沒有結婚,或者處於單身的狀況,就會成爲議論的焦點。說真的,骨子裏,我都不想參與這種討論的氛圍。

因爲我們現代這個社會,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而他們那些人,老一輩的人的思想還裹足不前,不能夠與時俱進,還在不斷地添油加醋。這一點,真的很讓我們爲難,也因此,壓根就不想參與進去。什麼親朋好友結婚、送禮這些,基本上我都不參加。要不然,要是說沒錢的話,恐怕也會讓人說不好。那樣的話,也會顯得非常沒有面子。

再說了,現在的圈子範圍也廣,親朋好友一大堆,不像以前那種信息封閉的時候。今天參加這個婚禮葬禮,明天參加那個聚會之類的一大堆,不去也不好。去了,要是沒有送禮也不好。現在這個社會,什麼都是向錢看。即使兜裏比臉都要乾淨,卻還是選擇裝裝樣子,打腫臉充胖子。

思想不能與時俱進,像是以前那種結婚過後,靠兩個人打拼的年代已經過去了。再說了,現在的工作還有各方面都不見得有保障,更不用說其他的了。要是真的結婚了,總不可能兩個人喝西北風吧。要是有了孩子,開銷更大。現在又是全民教育時代,不像以前那個時候,只要是一個人能夠活着,有喫有喝就行了,其他的一切都不用考慮的。

可是現在這個社會,什麼住房、教育、醫療、養老,什麼問題都來了,不考慮不行啊。也許以前那個時候,社會形勢發展緩慢,他們那一代人可以不需要考慮那麼多,只要安心上班就行了。可是我們這一代不同,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更何況就算是大學生,也逃不過失業的危機,更何況我們這些人呢?現在的失業率,可以說遠超過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樣子。

再說了,每個人的情況也都不一樣,要真的設身處地地爲其他人着想,就不能一味地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用我們自己的現狀和生活方式來衡量。畢竟,沒有多少人的情況是真正幸運的。或許我們比較幸運,沒有經歷過什麼變故或者災難,可是換成其他人就不一樣了。

像是去別人家裏做客,有的時候也要看看再說。因爲畢竟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地雞毛,有的時候我們去的不是時候。去的話,難免人家需要招待和安排。那樣的話,也會比較麻煩,尤其是有些人家裏的事情非常多的情況,也走不開,所以也難免招呼不周。

因爲我們這些人可能相對於其他人來說比較幸運,生活方面悠閒自在,家庭情況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來提升自己,並且能夠在興趣愛好方面可以擠出更多的時間,用來培養與發展。可是對於生活方面有負擔的人,尤其像現在這種揹負着房貸車貸,“上有老,下有小”,教育、生活方面的開支的時候,基本上就只剩下內耗了。也就根本沒有什麼時間和精力去想其他的事情,更不用說能夠發表什麼文章評論這些了。

不像那些專家學者、教授講師之類的,可以在線上線下活躍,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之類的。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恐怕也沒有多少可以利用和佔用的空間。對於別人的事情,我們永遠都是局外人,是看客,沒有辦法統一,能夠站在多維的角度來看問題。以自己的主觀立場來評價,卻沒有結合現實實際。有些事情,一兩句話說不清楚,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了纔會懂得,也纔會更加了解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說什麼其他人這樣做或者那樣做不對,但是細想一下就會了解,要不是真的被生活逼到了這一步,誰又會願意去走上這條路。因爲這些人的身後,揹負着一大家子人的生活。我們沒有走向這條路,並不見得我們比他們好多少,只不過我們還沒有被生活逼到這一步。應該只能說,我們的運氣比他們稍微好一點而已。

沒有辦法,畢竟我們這一代人的世界與他們那一代人的世界不同,所以也就沒有辦法表示任何交集,也就沒有什麼共同話題。像是發表的那種成功人士以及名人傳記這些書籍或者文章之類的,都會成爲我們的楷模、勵志的標杆。可是真的細想一下就會知道,現實生活當中,比他們那些人境遇更差的人也非常多。可是卻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他們那樣的運氣,最後靠着努力成就一番事業。

那些處境不如他們,最後也不如他們的人,是那些人不夠努力,不夠勤奮嗎?那也不見得,只不過是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已。畢竟像是以前那個年代,家裏條件不好的人,喜歡多生,家裏兄弟姐妹好幾個,但是收入方面卻不高,連維持正常生活都很困難。

有些事情說起來容易,可是真正要實施起來,恐怕就難了。因爲要考慮經濟、地理位置、環境條件等各方面的因素。有些事情,不是我們不想做,而是環境條件不允許,或者說深處的地理位置,恐怕很難實現這一點。

有的時候我們在給別人提供意見的時候卻沒有考慮到這些,一切都是我們這些人的設想,有一種“站着說話不腰疼”的感覺。就像是在農村裏,有些地方交通便利,有些地方深處大山或者說像是西藏那種氣候寒冷的地方。尤其是長途運輸,恐怕人力物力都很被動,開車都需要幾十個小時的樣子。不像我們這邊,做公交車那麼方便。沒有真正地到過這些地方,光靠網絡上的一些信息,是很難真正地瞭解到的。

其實說真的,“出門一年,勝讀十年詩書”,這句話也是很有道理的。書本上的東西,終究還是理論,需要真正地社會實踐纔行。要不然的話,也只能說是“紙上談兵”了。要不然古人也常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因爲畢竟是待在家裏,外面到底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形勢嚴峻、複雜程度我們都不知道,我們只知道個大概,或者等消息。

其實說真的,在農村裏,跟那些沒有任何文化背景的留守婦女的人說話,都有一種“秀才遇到兵”的感覺,話不投機。而她們又喜歡嘮叨,對我們這些人的行爲指手畫腳。明明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卻喜歡干預別人的事情,難免有的時候會造成尷尬的局面。

生活當中,能夠真正陪伴我們的,恐怕就只有文字了。現在這個社會,誰又沒幾件糟心事?本來心裏就堵得慌,也就更加聽不進別人的抱怨或者數落的話了。不是不懂得寬容和體諒,實在是有的時候也真的很無力。沒有辦法,自己的心情,也就只能自己打理。有的時候連自己都顧不上了,更不用說其他的了。

成年人的世界,大多保持沉默。不是沒有糟心事,而是有些人已經失去了傾訴的慾望。久而久之,就什麼事情都不想說。看着一個人光鮮亮麗的背後,其實大多都已經被生活逼得傷痕累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