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機會與挑戰:專業不足的情況下,要不要接受新建部門的機會?

入職公司接近10個月,即將迎來農曆新年。

好消息是還算正常地完成了入職以來的工作,有亮點也有不足。眼下又有一個機會與挑戰擺在面前:

在自身專業能力不足的情況下,要不要到集團層面新建一個部門?


如果這是朋友的問題,那我的第一反應與回答,一定是“要”。

因爲是很不錯的機會,因爲是機會就應該抓住......



但是當自己陷入困局時,很難看清方向,產生很多的恐懼,包括:

1.自己的專業度不足。我是半路出家,所以也是邊學邊操作。當前瞭解了一些邏輯方法,但是感覺不足很多,自我安全感不足。

2.新建部門沒有靠山。集團有人做知識庫,僅爲知識管理的一個部分,但沒有專職人做知識管理。如果去就是第一人,沒有靠山。

3.事業部裁員的可能性。因爲所在事業部編制縮小了,成本控制,所以存在着放到集團做集團成本的情況,如果不接受這個選擇,可能會被裁員。

4.工作的難度加大。如果去集團,相當於單獨一個部門,要影響集團事業部層級的人員,由當下的幾百人增加到上萬人,難度劇增。

5、個人的人際情況。在事業部層面推動工作期間,並未很好地搞好人際關係,且忽略了此層面,更多放在了制度、架構等層面,這也是工作推動較難核心原因之一。

而要知道,自己入職時期產生的困難並未完全解決,包括醫藥行業跨度全新崗位工作難度需獲得跨部門協同的支持等。



按照一貫的思考邏輯,劣勢分析完,仍需分析優勢

結合當前的思考以及朋友的反饋,包括如下:

1、當前直屬領導的支持。這個信息是直屬領導提供的,並且是他推薦我去新建一個部門;此外他與新來的華爲領導有溝通,即有推薦我的能力情況。過程中可以快速獲取直屬領導的支持。(事業部老闆是否支持未知)

2、在所在事業部的成效。知識管理本身在重慶做的人少,且在全國做得好的人也不多,所以當前在公司的事業部層面初有成效(雖然不大),但也是集團的標杆角色存在。

3、在事業部的經驗沉澱。在事業部內思考的框架要點,可以上升到集團層面應用,可以省下很多時間與精力。即自己有操作經驗。

4、自己的成本相對低。外招一個專業的知識管理的人員,招聘成本、費用成本等均較高,且不一定招得到。當前自己的薪資中等,即便升職,人力成本也不會特別高。(但需要思考公司業務是否真的有這個部門的需求,需要與直屬領導的建議關聯)

5、未來領導的支持。據說未來的領導是來自華爲,而華爲是現在國內做知識管理的標杆,所以高層領導對知識管理有直接的操作,可以帶來直接專業的指導。

(待補充)


優劣勢寫完,那麼按照SOWT分析,也需要看看機會

1、個人機會層面。有機會的時候就抓住機會,別等機會流失而後悔。

2、個人能力層面。更廣闊的空間才能讓能力提升更快,更適應社會需求。

3、工作推動層面。建立部門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與資金支持。

4、接觸更優秀的人員。到集團層面,打交道的人爲事業部的領導。無論從人脈還是工作視角均不同。

5、選擇這個機會的損失不大。如果我接受了這個選擇,去梳理資料、去彙報等,似乎沒有什麼損失,最壞就是保持現狀。


思考至此,自己的結論已出:抓住並把握這個機會。



並不是得出結論就行了,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獲得這個機會。

就當下而言,要想獲得這個機會需要過兩關(難點):一是新來的華爲領導,二是集團董事長(可能到董事會)。

這兩方面的人員,關注的要點:

1、部門能否爲業務服務。

2、部門爲業務服務的邏輯。

3、部門到底能帶來多大的價值。


因此,與這兩方面人員的溝通(述職)內容,需要包含:

1、從自身對公司的理解。(一個側面崗位)

2、知識管理能爲公司業務及可持續發展帶來的作用與價值。

3、自身思考與優劣勢分析。



思考解決問題,並滿足新建部門的要求:

一、從自身對公司的理解。(從3C框架而言,需藉助直屬領導的力量,避免不合理評判)

1、公司業務發展情況。

2、產品情況。

3、競爭對手情況。

二、知識管理能爲公司業務及可持續發展帶來的作用與價值。

1、知識管理的作用成效。(重點從業務和能力出發,提及KM的專業操作價值)

2、知識管理的規劃安排。(當前從體系、流程和文化層面出發,到制度,到內容)

三、自身思考與優劣勢分析

1、優勢:成效、經驗、想法

2、劣勢:專業度、協同性——持續學習提升、加強部門溝通、藉助人脈資源

3、資源需求:更爲專業的指導、培訓、領導撐腰



PS:

1、到底要不要新建部門,是領導要做的決策,自己無需思考,只從結果總結覆盤。

2、到底如何新建部門,不是當下思考的範疇,等領導認同後,提供方向與建議,再做細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