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出自《道德經》第03章,意思是:不要崇尚賢良,以免百姓產生爭議;不要貴重缺貨,以免百姓發生偷盜;不要表現慾望,以免百姓出現心亂。

03-1“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出自《道德經》第03章,意思是:不要崇尚賢良,以免百姓產生爭議;不要貴重缺貨,以免百姓發生偷盜;不要表現慾望,以免百姓出現心亂。

賢良是優秀的品質和精彩的表現,不應被推崇,不該被誇耀;因爲三個原因。其一,成爲賢良都有複雜的因素,偶然的機遇和特殊的條件。其二,評爲賢良都要人爲的依據,人爲的操作和人爲的傾向。其三,樹立賢良都生糾結的情緒,複雜的感受和衆多的爭論。所以,樹立賢良爲榜樣不是明智的激勵方法,設置賢良爲楷模不是合理的教育方法。因爲所有評定榜樣的標準和方法都是人爲的,主觀的和暫時的,也是有爭議的,有異議的和有偏見的;更有可能是假冒的,虛僞的和編造的。多數賢良是優秀的,但多數評選是爭議的,多數崇尚是假冒的,多數模仿是虛僞的。

古代舉孝廉的制度導致任人唯親,現代評百強的習慣導致弄虛作假,而任人唯親和弄虛作假都是縱慾豪情,都是有爲貪婪,經常違背天理大道,經常違背自然規律,經常違背客觀現實。學有模範和做有榜樣都是低級的進步方式,很多方法學不會,很多因素學不來。盯着別人和比着對方也是庸俗的發展路徑,人人情況有特色,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認清客觀實際,搞懂事物原理,依據自身特長,結合周圍條件,用自己的方式進步,走自己的道路發展,通常會有合理,正常和真實的結局。

導師是採用依靠工人在城市暴動的方式取得政權的,領袖是通過領導農民在鄉村土改的方法獲得勝利的,小平是經過團結各方在改革開放的途徑繁榮社會的。方法成千上萬,道路多種多樣,符合原理最重要,適應環境最關鍵,順應規律最核心,學習老子智慧,領悟大道原理,結合客觀實際,發揮自身特長,事業就會成功,生活就會幸福;這是治國的方略,也是創業的祕籍,更是生活的訣竅。

物以稀爲貴,貨以缺爲珍;這是社會常態,也是社會共識,更是社會規律。稀罕之物不貴,則會更加稀罕,缺乏之貨不珍,則更加缺乏;特別稀罕的物品曾經引發戰爭;非常缺乏的貨物經常引發盜搶。拍賣稀世珍品可以標註合理的價格,讓許多愛慕之人望而卻步;提價缺貨可以增加供應的供應,緩解缺乏程度;讓更多用戶得到使用。歷史證明,“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是錯誤的主張,也是無理的判斷,更是無效的政策。

領導不要展示偏好,否則員工就會刻意效仿,刻意效仿就會傷風敗俗;君王不可顯露鍾愛,否則官吏就會狂熱追捧,狂熱追捧就會違法亂紀。員工追捧時,通常意亂情迷;官吏效仿時,多數心燥氣盛。意亂則行爲不軌,心燥則索取無度。宋徽宗喜愛太湖石,衆官吏到處搜刮,魚肉鄉里;明宣德熱衷鬥蟋蟀,全社會意亂情迷,心煩意亂。所以,好領導隱藏自己的偏好,避免擾亂員工的心情;聖君王不暴露自己的鐘愛,防止干涉官吏的思緒。儘量適應客觀環境,設法符合自然狀況。

俗人以他人爲榜樣,凡人以勝者爲楷模,庸人視領導爲風向,笨人以價格爲價值;都是以人爲本,以官爲貴,以權爲重,以利爲主;都是不悟道,不懂理,不知根,不溯源;都是很糾結,很爭議,很心亂,很情迷。

不尚賢可以少一點人爲,多一點無爲,多一點不欲;不顯欲可以少一點追捧,多一點平常。社會更加和諧,生活更加自然;一切都是最好的,所有都是自然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