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8|20230121 《如何學習》的幾個要點

《如何學習》是湛盧文化韓焱老師解讀的一本書,作者本尼迪克特·凱里,是《紐約時報》頂級科學記者。他持續跟蹤報道了腦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研究前沿,一邊將這一領域最新研究成果轉變爲權威性報道,一邊在生活中不斷實踐,總結出一套顛覆傳統的高效學習法。

遺忘和記憶的關係

在我們的印象中,認爲遺忘是記憶的敵人,我們曾經利用艾賓浩斯曲線來記憶單詞,通過重複訓練來強化記憶。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們對“遺忘”的恐懼和焦慮。作者認爲,適當的“忘記”反而可以更好提高記憶。這裏,我們要理解記憶的兩個能力。分別是儲存能力和提取能力。類別硬盤和內存。儲存能力,就是我們學到的東西在大腦中儲存的有多堅實。這種能力只會越變越強,永遠不會減弱。可以說,我們的“硬盤足夠”,完全可以儲存我們漫長一生中,每一秒的所見所聞。而提取能力,就是某項信息被提取到意識中的難易程度。和儲存能力相比,我們的提取容量很小,“內存”不夠了。所以說,遺忘好比是清理內存,既可以擔當“垃圾信息過濾器”的功能,還可以在不同環境中讓大腦發揮一種類似肌肉鍛鍊的作用,先損耗,後增長。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對於遺忘就不要有太大的焦慮,它其實也是說明我們的大腦在正常工作。

先考試後學習

考試的本質是強迫我們的大腦從記憶中提取學過的知識或技能,這要求我們付出的努力要遠比直接重讀一遍多得多。作者認爲,考試是一種特別高效的學習方法,提前考試,能讓我們學習和工作的效率事半功倍。而且考試還有一個附加功能,就是能將從“腦海”中提取信息的過程也存儲下來,在神經網絡中增加新的信息鏈接點。以此類推,背誦、做測試題、寫作、演講等“有提取功能”的練習方法,都是和考試具有同樣的效果。如果我們要看一本書,可以先做一套測試題來試一試。如果我們要開會,可以在會前羅列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清單,大家的思路都圍繞這份清單,共同商議解決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效率。看到這裏,我們可以聯想到大腦中的連接回路,也可以想起費曼學習法,還是有一些類似的地方。

我們需要“被打斷”

在學習和工作中,被人打斷是一個容易讓人討厭的事情。然而在處理複雜問題時,反而可以增加更多的創造力,幫助我們更高效完成任務。這一點就要談起蔡加尼克效應。蔡加尼克和她的導師通過大量觀察和測試,發現一個現象,當一個人全神貫注完成某項工作時,一旦被打斷,他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內心中會生出一種強烈的渴望 去完成這項工作。在這種渴望的驅使下,大腦的感知力會充分調動我們的感知、思維甚至心態,去關注身邊的一切,以期完成最初的目標和任務,接下來,我們的腦海中會捕捉到各種和任務相關的信息。當我們在工作中遇到瓶頸時,不妨切換一下頻道,效果可能會更好。

今天是除夕,要在節日期間也保持和平日的節奏,需要要更多的定力。要有更好的2023,需要從改變自己的學習模式開始,哪怕是在除夕這樣的特殊日子裏,也要堅持,開啓自己改善自己學習模式的征程。科學理解遺忘,先考試後學習,在專注和打斷之間進行切換。先用起來。

再次恭祝各位親愛的戰友兔年快樂,幸福平安健康自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