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的年

過年的經典語錄:最常見的謙讓:“來咋就來麼,還拿什麼東西了!”[呲牙][呲牙][呲牙]小孩子最愛聽的話:“咋嫑拉扯了,這錢是給娃娃的。”[偷笑][偷笑][偷笑]大人們最騙人的話:“咋錢給媽媽來,我給你保管,你拿上一哈到撂蘭。”[囧][囧][囧]

            ——盤點過年的那些經典語錄

小時候非常盼望過年。那時候雖然缺喫少穿,但過年必須挑好的喫,揀好的穿。臘月裏農人主要是在忙年茶飯,很多人家也不敢做的太早,因爲做早了孩子們太饞了,那樣還等不到過年就喫完了。臘月裏的碾子一陣兒也歇不下,成天都忙着壓黃饃饃壓糕面,這一家還沒用完,後面就有人等在了旁邊,泡好放米的篩子笸籮排成一排排,等着人也幫着籮面,拉話嘮家常。

這幾天,挨門逐戶都是整日裏煙囪黑稠冒煙,門窗大開門簾搭起,氣港渲天。不是做豆腐就是蒸黃饃饃蒸棗糕做豆腐。時常能聽到豬的哀嚎,礆畔上的樹杈上隨處掛着羊皮和羊腸,溝裏的冰灘上娃娃們滑冰跌倒爬起,也有打陀螺的,還有的追着吹起的豬尿泡玩。

做好的年茶飯鄰里鄰居互相送着喫。特別是那些有點過節隔閡的打發孩子端一碗喫食送過去着,有道是話說開水撥開,有理不打上門的客,誤會過節一下子就冰消雪融,煙消雲散,盡釋前嫌,回的時候碗當然不會讓它空着,滿滿地放着回贈的茶飯讓他們品嚐,茶飯外交真的很有效。

年關最後的集日去趕會,主要置辦年畫、鞭炮、糖精、點饃饃的顏色、香紙這些。二十三這一天,打冰打醋罈,焚香燒紙叩頭禱告竈君爺爺要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剩下的這幾天裏要劈好柴,打掃窯、拆洗被褥、貼炕圍子、貼年畫、背崖,還要糊窗紙、掛燈籠、寫對子。月盡這天,早起放炮,再給孩子理髮剪髮,都說:有錢沒錢,不能連毛過年。理完髮,上墳給先人燒紙。回來要擔水,把水缸都裝滿,正月初一不擔水,說是怕把龍兒子擔回來。擔完水再貼對子,不光門窗上貼,驢圈、豬圈、羊上也要貼;竈君、土神、天地、碾子、石磨、水井等等這些都要貼。早飯一般喫油糕和雜麪,也有人家在中午喫一頓雜麪。晚上的年夜飯,大都是酥雞、丸子、燉肉、燒肉和一大鍋豬肉燉粉條子的大雜燴,調上一盤豬頭肉,鍋下再溫一壺燒酒。飯前必須先要打醋罈敬神上香。

初一早上一起來就放開門炮,然後是全家動手包餃子,家家都較勁,看誰家喫得早。餃子裏還要包上幾個硬幣,說是誰吃出來誰的財運大。大人們倒是不介意,小孩子都認真,吃不出來勢不罷休不放碗。空閒時間,拿上幾把掛麪,去給長輩親戚拜年掙壓歲錢。聽到最常見的謙讓:“來咋就來麼,還拿什麼東西了!”小孩子最愛聽的話:“咋嫑拉扯了,這錢是給娃娃的。”大人們最騙人的話:“咋錢給媽媽來,我給你保管,你拿上一哈到撂蘭。”

初六過完小年,正月十五轉九曲。九曲是在一大塊空地上的大燈場,用高粱杆杆做成樁子,上面再放上蘿蔔油燈,一個入口,一個出口,秧歌隊在前邊引,進去的人在燈海里遊走,轉不完出不來,這裏變成的青年男女名正言順的約會地。

正月十六要打煙火。早早的,孩子們就迫不及待的開始準備十六打煙火的柴了,主要是爲了比誰家的火堆大,誰家的火焰高。有個講究,這天打煙火只能用新砍的柴,爲的是圖個乾淨,吉利。最好是上山砍一些檸條和圪針這些本身帶有油性的的柴圍成一堆,中間再加上一些黃蒿,主要是爲了火焰冒的高。

夜幕降臨,農家小院一家人圍着燃起的一大堆熊熊火焰,火光映紅了人們的臉龐,大人小孩依次在火焰中穿過來跳過去,場面熱鬧非凡。俗稱“燎百病”,可以祛百病、祛瘟疫,祛全部的厄運,可以祈平安、祈太平,祈保全年裏一家都能身體健康、不生疾病。

膽子大的衝到火堆跟前咬着嘴脣一躍而過,過去之後連忙用手拍拍腦袋看頭髮燒焦了沒有,滿臉得意,膽子小的好不容易鼓足勇氣衝了上去,臨近火堆又突然止住腳步不敢跳了,一臉尷尬的退了回去,只能站在旁邊眼巴巴的看着人家跳了一次又一次,只待火焰小了纔敢跳過去。

大人們跳的時候還會把被褥、枕頭、衣物拿出來一邊燎一燎,一邊口裏唸叨“燎百病,燎乾淨,一年四季不害病”。老人們則藉着火光在窯面上急切的仔細找尋看有沒有出來爬動的蟲蟲牛牛,那是今年豐收的預兆。跳完煙火後在火堆裏燒一個饃饃,每人分的喫一點,寓爲可以免除膿瘡的侵擾,再用鐵杴鏟一些柴灰,倒在礆畔下面,意爲送去害蟲;最後壓上一杴黃土,可謂壓住一切邪惡的東西……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個皓月當空的夜晚,是孩子們的狂歡節,哪裏有火堆,哪裏就一定有孩子們的歡笑聲,他們那樣歡快的跳來跳去,乘着夜色,藉着月光,追着火焰,跳了一家又一家,盡情享受着這溫暖吉祥的火光,直到深夜才戀戀不捨的散去。過了這一夜,年味漸淡,春意漸濃,農人又要開始一年的忙碌了,祈願這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