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巧遇“毛猴”

      昨看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被“毛猴”強烈吸引住了。我和先生反覆觀看,最終買了一件。小小的毛猴,擬人極爲形象,堪稱活靈活現,在不同的生活場景中是如此貼切,如此吻合,又如此幽默,細看不禁開懷一笑。

        製作原料很常見,主要用到四味中藥:蟬蛻(知了殼)做頭和四肢,辛夷(玉蘭花骨朵)做身子,白芨做粘合劑,木通做道具。這些東西雖小,卻不容易找,一般都要到中藥店去專門預定。

        猴子作爲自然界的小精靈,它的機敏、活潑,透着一種天然情趣。這裏講的可不是自然界的猴子,而是北京、天津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品,毛猴藝術將猴子的天然情趣和藝術家的創作完美結合,造就了一種絕妙的藝術境界。

     

        傳說清朝京城一家中藥鋪裏,小夥計捱了賬房先生的罵,正委屈着,突然心中一動,就用蟬蛻等藥材粘了個尖嘴猴腮的“賬房先生”,師兄們看了都說像極了,小夥計覺得出了一口氣。再後來,中藥鋪老闆從中看出“生意”來,把蟬蛻、辛夷、白芨和木通等幾味中藥單獨包裝出售,稱“猴料”。家長買“猴料”給小孩粘猴玩,漸漸成了逢年過節的一個傳統。

        (文字資料和局部圖片來自百度)

2023.1.2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