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巧遇“毛猴”

      昨看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被“毛猴”强烈吸引住了。我和先生反复观看,最终买了一件。小小的毛猴,拟人极为形象,堪称活灵活现,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是如此贴切,如此吻合,又如此幽默,细看不禁开怀一笑。

        制作原料很常见,主要用到四味中药:蝉蜕(知了壳)做头和四肢,辛夷(玉兰花骨朵)做身子,白芨做粘合剂,木通做道具。这些东西虽小,却不容易找,一般都要到中药店去专门预定。

        猴子作为自然界的小精灵,它的机敏、活泼,透着一种天然情趣。这里讲的可不是自然界的猴子,而是北京、天津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品,毛猴艺术将猴子的天然情趣和艺术家的创作完美结合,造就了一种绝妙的艺术境界。

     

        传说清朝京城一家中药铺里,小伙计挨了账房先生的骂,正委屈着,突然心中一动,就用蝉蜕等药材粘了个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师兄们看了都说像极了,小伙计觉得出了一口气。再后来,中药铺老板从中看出“生意”来,把蝉蜕、辛夷、白芨和木通等几味中药单独包装出售,称“猴料”。家长买“猴料”给小孩粘猴玩,渐渐成了逢年过节的一个传统。

        (文字资料和局部图片来自百度)

2023.1.2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