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北京今天特別冷

文/阿斌

今天北京的最低氣溫達到零下19度。

這是我有記憶中的最低值。

今天白天最高溫度只有零下6.5度。

記得曾經在工作單位,有一年春節,我和一位老同志一起值班,當時樓裏因爲放假,沒有暖氣,還好值班室裏有個電暖氣,我們在辦公室裏也要穿着羽絨服。老同志告訴我,北京的最低溫度她記憶中是零下17度。

昨天晚上北京臺的天氣預報,報告今天最低是零下19度。

早上起來,先生依然出門進行早鍛鍊,回來告訴我,今天外邊可真冷,凍耳朵、凍手。

2012年,央視拍攝了一部科學、科普紀錄片《環球同此涼熱》,闡述了氣候變化的問題核心是發展問題的觀點。這部片子並不是簡單地停留在對於氣候現象科學知識的解讀,而是從氣候變化角度,從人與自然的生態關係角度,從文明發展的角度重新梳理人類的數千年的文明進程。

記得這部電視片其中有一集專門講述了清代道光年間,氣候極寒,直接影響到人類的健康發展,直接影響到生產力的發展,也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發展。

據記載,1550年至1851年,明代嘉靖至清代道光年間,中國曾發生大規模類似於現在的極寒天氣,那時候經驗不足,防禦措施不及時,繼而發生羣發性的農作物減產,隨後還出現饑荒、農民起義等一系列連鎖社會效應,影響很大。這起事件在史志上亦有記載,在中國稱其爲“明清小冰期”。

清代中葉以後,中國境內開始有現代氣象裏雨量和氣溫觀測數值的紀錄,研究並統計這些雨量和氣溫的數值紀錄,以及北平古柏、古銀杏樹木年輪的變化,可看出清代中葉有較暖和的冬天。而道光以後,氣候又轉寒,再度進入小冰河期時代,也是中國有史以來次冷的時期。一直到清末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後,才漸漸轉變進入暖期。然而就在這個轉暖的時期,也遭遇了1892~1893年的極端寒冬。

小冰期時,全球氣溫降低,大部分地區都被冰雪所覆蓋,而每一次的冰河時代,都會造成一些物種的消失與滅絕。

中國是個農耕社會,由於冰河期極寒天氣,在明清兩代都造成了巨大危害,造成持續的災荒及社會動盪。

小冰期時間橫跨明清兩代,從1550年到1851年達三百年之久,直接影響了生產力的發展。

從文明發展的角度看,氣候問題關係着人類的數千年的文明進程,人們也逐漸認識到,人類更多的是被動地接受自然界的支配,氣候與生存環境直接或間接決定了人類文明的興亡與發展的脈絡。

(文中部分內容來自網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