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一顆飽滿的水滴【01】

讀書要實事求是,懷敬畏之心,做一滴清水,充盈清澈。——楊絳


畢淑敏說:“書不是胭脂,卻會使人心顏常駐;書不是棍棒,卻會使人鏗鏘有力;書不是羽毛,卻會使人飛翔;書不是萬能的,卻會使人千變萬化。讀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反思、重構的過程,促進我們向“理想的我”逼近,成爲“更好的自己。
鍾南山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大坦沙院區開展該院區首次院士大查房時,用一句話鼓勵團隊——“什麼叫做老?主要不是年齡,主要是這個人什麼時候不想學新東西的時候,那就老了。

2023年是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過去的一年,黨的二十大召開,二十大報告中關於教育的論述,爲教育領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課標發佈,爲課程育人提供新指引;家庭教育法實施,體育法、職業教育法修訂,“雙減”持續深化,等等事件,都指向教育的新變革。(要把開展讀書活動作爲一件大事來抓,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繼續把“雙減”擺在突出位置來抓)

教育應當是生命對生命的尊重,人格與人格的平等,情感與情感的共鳴,此愛與被愛的交融,智慧對智慧的點燃,文化對文化的蘊澤。——毛傑

在萬名中小學校長考覈中,毛傑廳長作爲此次培訓結業考試的主考官,以隨機抽考的形式圍繞“什麼是好學生?什麼是好老師?什麼是好學校?什麼是好教育?什麼是好社會?”這五個“好”作出回答。

““五好”中,好學校就像是一根槓桿,一頭是老師,一頭是學生和社會。學生屬於社會的一員,故用兩個表示包含關係的圓組成。教育是槓桿的支點,老師用力通過學校這根槓桿,藉助教育這一個支點,撬動學生成長,最終成就社會。槓桿有省力槓桿、費力槓桿、等臂槓桿之分,槓桿省力的的程度,取決於支點的位置。而支點的位置是由老師去尋找的,老師需要用心去尋找最好的支點,而這個最好的支點就是好教育,老師在探尋好教育的過程中必將成長爲一個好老師。

陶行知說:“有了愛便不得不去找路線,尋方法,造工具,使這愛可以流露出去完成他的使命

“越是複雜的工作越要抓到點子上”。抓到點子上,就是抓準了時機、抓住了重點、抓對了路子,不僅能夠提高工作質效,還可以減少不必要損耗。

有效的管理者不是從工作任務入手,而是從時間入手。

經驗+反思=成長    ——波斯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