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們的幻覺

文:蔡壘磊

經常有人問我關於孩子教育和學區房的問題,通常我都會讓對方簡單給一下家庭情況,然後結論就是,絕大部分焦慮這些事的,都是中產。而根據他們的家庭情況來看,95%以上都沒有必要——剩下的5%是我忘記怎麼回的了,所以保守一點。

對於窮人來講,操心這些事是徒勞,因爲窮人能上什麼上什麼,不挑,也沒得挑。至於家庭教育,本身自己的眼界就在那裏,能不把孩子教歪就不錯了。

而對於富人來講,孩子上私立學校,有高質量的家庭老師同吃同住都是平常事,所以他們對學區之類的東西也沒需求。家庭教育談不上,因爲沒時間,但孩子耳濡目染,深入骨髓的所得可能比口頭教育更多。

這中間支撐着學區價格的,就是大量的中產了。

中國大抵是全世界最注重“教育”的國家之一,但這個教育要打引號。中國人注重教育,並非真的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更優秀的人,而是讓他們提前就開始了工作競爭的前期選拔。他們覺得花費十幾年的時間,投入大量的金錢和勞動,來讓孩子有一點點的起跑點優勢,都是值得的。

大家沒有把時間精力都用在選賽道上,而是全部懟在一起,做看起來最明顯而無錯的選擇,就算結果沒那麼好,至少自己盡力了,是孩子不行。

中產們覺得自己學歷不怎麼樣也能混成這樣,那孩子拿了高學歷回來不得起飛了哇?

他們想拿出肩膀給孩子站,但最後發現,他們是在給自己截肢。爲什麼這麼說?因爲他們的財富本就沒那麼多,還把它們給扔了。

真正的肩膀是什麼?是見解,是眼界,是思維;是資源,是財富,是人脈。

比爾蓋茨的第一筆大單是誰給的?老媽給的;巴菲特爲什麼8歲去紐交所參觀就有高盛董事陪同?因爲是爸爸帶去的。

這叫肩膀。普通人沒有那麼高,那麼寬厚的肩膀,但努力一下也可以有還不錯的肩膀,可中產們喜歡將這些肩膀都轉化成孩子的學歷,所以我稱之爲“截肢”。

我有一個親戚,20幾年前就砸鍋賣鐵讓孩子上好學校,接着把孩子送出國了,期間賣了家裏的一套房子。

你猜掙回來了嗎?

很多中產都忘了自己是怎麼成的,他們絕大多數人的能力都很平凡,只能蹲在一個沒什麼人在的賽道上,突然有一天這個賽道好起來了,於是成了中產。比如有些人一無是處,在大家都不愛進體制的時候,想想沒別的可做就進去了,結果體制熱起來了,他們成了香餑餑;還有些人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要照顧父母於是換了大房子結果房價暴漲,一拆遷也成了中產。

原因多種多樣,但基本都是如此,就是選對了賽道。而所謂選對了賽道,其實就是在一個競爭少的地方,被運氣照顧到了而已。

這中間有大量的運氣,大量的試錯,大量的歲月鋪墊,但他們往往將自己還不夠成功歸結於自己的學歷還不夠高,似乎學歷高了就能省去這些“彎路”,就能自己把握命運,而不是被動等待命運的垂青。

這是大量中產的共性幻覺。

我們國家的中產,平均年齡是很小的,大都是三四十歲。如果他們中的一些人能把投資在孩子身上的一半財力和精力,用在自己的事業和學習上,我相信孩子今後的起點一定會更高,但似乎沒什麼人這麼做。

大抵是自己努力這件事,總歸是累的吧。

.........................

我是蔡壘磊,感謝你的閱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