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堅持寫作,提升自我——《給教師的68條寫作建議》讀後感

          堅持寫作,提升自我

——《給教師的68條寫作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68條寫作建議》是我認真讀完的一本書。在我看來,吳松超老師的這本書是非常接地氣的適合教師閱讀的書籍。在閱讀過程中,我經常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一番思考,也寫過幾篇讀書感悟。通過閱讀,我對教師寫作有了重新的認識。

首先,教師爲什麼要寫作?

我清楚地記得,自己的成長與寫作密不可分,不管是手寫版,還是電子版,曾經都有過認真的記錄。然而,由於意志不堅定,這個好習慣曾經被擱置了很久。

長期以來,我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和學生的接觸相對來說比較多,當然,和家長的接觸也比一般老師多一些,平常除了寫一寫課堂教學之類的文章外,還喜歡寫一些班級裏的大小事情,有時候,寫出來就是一種思考,就是對教育生活的留痕。有人說過,如果做教師不做點什麼的話,多年以後,就只剩下一摞摞的教案了。那麼,想象一下,在幾年,甚至幾十年過去,看看自己當年留下的照片,寫過的文字,重新體味一下當時經歷過的酸甜苦辣,豈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吳松超老師告訴我們,寫作,是教師改變教育生活方式、走上成長之路的重要標誌,是開始思考與行動的反映;寫作,讓我們對教育的理解更爲清晰、具體;寫作,讓我們的經驗可言說、理性化、有提升。另外,寫作還可以讓聲音傳播得更久遠。

第二,教師寫作寫什麼?

很多教師都有寫作的習慣,但究竟寫哪些內容,沒有人給出一個完美的回答。在這本書中,吳老師通過無數個案例告訴我們,原來教師寫作的範圍很廣泛:從教學方面,可以寫教案、寫教後記和觀課記;從教師經歷方面,可以寫一寫自己的“上學記”、寫寫教育生活;從教師成長方面,可以寫讀後記等;從教師創新方面,可以寫創作教育類文學作品、寫教育評論等;從師生關係和班級管理方面,可以寫學生故事等。

單從這個讀後記來說,我們可以把自己作爲教師的日常工作做一個認真的梳理:讀,讀什麼?教書,當然從讀教材開始,讀課標,讀與教材相關的系列書籍。在此基礎上進行備課、上課,就可以寫寫教學設計、教材解讀、課堂實錄、教後反思、課堂重建等;現實中,每一週還會進行集體備課、聽評課等活動,那麼,就可以寫寫集備收穫以及觀後記等。當然,讀後記還指教師在讀通透一本書之後的讀後感或書評。

第三,教師應該怎樣寫?

吳老師之所以能夠寫出這樣面面俱到的建議,得益於他長期的時報編輯身份,讀過無數個教師投稿,發現教師寫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他通過自己多年的經驗,加上一些家喻戶曉的因寫作而成名的名師寫作特點,爲一線教師寫下68條操作性極強的寫作建議。

在《寫教案》這一章節,有一個題目一下子吸引了我——《備課新主張:寫教材解讀文章》。把教材當成文章,圍繞着5個備課目標,邊讀邊思考邊批註,調動自己所有的智慧儲備,把所思所想寫成一篇文章,有效提升備課質量。他還告訴我們,寫教材解讀文章要立足於挖掘教學內容,展開教學過程的謀劃,引導和幫助學生理解、學習、掌握及運用知識技能,感悟學科知識在生活中的價值與意義,並以知識技能學習爲載體,發展思維能力、提升素養等。

寫好教後記,主要筆墨應放在自己感觸最深的地方,如對整節課教學目標達成情況的評價、教學策略是否合理、感覺比較成功的教學環節、有遺憾的教學組織、精彩的課堂生成、學生精彩的或糟糕的表現等。寫好教後記,需要“窮問不捨”的意識,同時得不斷提升教育理論素養。

寫好觀後記,需要找準觀課視角,事先了解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思考如果自己來上這節課會怎樣設計,還可以寫學生的學習狀態等。

寫“上學記”。每個老師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教師可以通過敘事的方式寫寫自己的上學經歷。在這個過程中,有時還可以出現多條敘事鏈,運用設置懸念、伏筆,以及倒敘、插敘等,調動讀者的興趣,增強可讀性。

寫教育生活。孫明霞老師能寫好教育隨筆的祕密在於:“經營”好教育生活,使之精彩起來,有料,有趣。寫學習,寫學生,寫團隊和成長圈子,把教育生活中有感觸的事情寫下來。

寫好“李鎮西式”的教育敘事。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敘事文章的規律在於:選好題,把事情敘述完整、清楚,試着從一件事情聯繫到一類現象,提出幾個爲什麼和自己的思考,拿自己“開刀”,直面自己,剖析自己。

寫學生故事。不管是班主任還是課任教師,每天都要和學生打交道。哪些真正優秀的班主任,都做好了兩件事:一是“思考教育”,二是“研究學生”。所以,寫好學生故事,也要從這兩個點下力。

寫讀後記。先知曉兩個觀點:一是信任書籍,不被動讀書;二是對讀書做出規劃,有目標地讀書。認認真真地把書讀通透,積極地與自己的經驗相聯繫,建構自己的知識,形成自己的真知。如果第一本書,想法很多,就多梳理出幾篇。這就是所謂的“把書讀厚”。

寫教育評論。發掘與言說教育“真”問題;堅持“尊重、理解”的態度,讓文章有條理,講邏輯;傳遞有價值的信息和積極情感。

教師寫作,是讓教育變得更美好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通往職業幸福之路。雖然這條路並不是好走的坦途大道,但我相信,堅持寫作,收穫的將是與衆不同的、長久的快樂與幸福,也是完整的教育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