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323篇】 - 悅靜的心理學應用分享

一晃已經是正月初五了,也許,書就是我的過渡性客體或讀書,就是我創造的過渡性空間。它對我越發重要,可以讓自己感覺心裏更安穩,更有掌控感和力量。在書裏出走或是迴歸,遇見點什麼,糾纏點什麼,生出點什麼,告別點什麼……書把真情給我,我把真情給書。

不如順便也就說一說“過渡性客體”與“過渡性空間”。

過渡性客體是第一個“非我”所有物,最早出現在孩童的玩耍中,比如孩子喜歡打羽毛球,就會對羽毛球愛不釋手。

這也是藝術經驗的前導指標,它不是母親所給予的,因爲過渡性客體是兒童自己發現或創造的。

在學者們的研究裏,還發現,“過渡性客體”甚至比母親重要,是兒童幾乎無法切割的一部份,離開了會受不了。

而常被用來代表過渡性客體的物品包括一條毯子、一件舊衣服、柔軟的玩等等,有的時候甚至是一個不斷重複的動作。

這就是所謂的“過渡性客體”,這是孩子無法擺脫的一種依賴,在成人眼裏這是孩子莫名其妙,不可理喻的行爲,但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份安全感和信賴。

過渡客體的功能:

代替安靜時候的母親。其首要作用是對付焦慮並使人平靜,就是我們通過過渡客體得到了某種安慰,彷彿媽媽就陪在我們身邊一樣感到安全平靜。

允許了操控現實的練習。孩子按照他的意願來操控它。

隨着孩子的成長,過渡客體會慢慢地減少其受到的心理傾注,過渡客體並未被遺忘,而是完成了它的作用。

再如,嬰兒漸漸明白是自己在依賴着媽媽,這讓嬰兒感到了焦慮。所有的嬰兒都是非常聰明的,於是他首先在自己身上想辦法―――把大拇指放在嘴裏,看,他給自己創造了第一個過渡性客體

當嬰兒把大拇指放在嘴裏的時候,他的第一個過渡性空間也就產生了。嬰兒美美地吸着這個自創地“乳房”,表情是如此的幸福和享受,就像他體會到了媽媽在身邊時的安全、溫暖、滿足和快樂。很快,嬰兒長成了兒童,當兒童整天拉着一隻小布熊高興地走來走去,不高興時就揉來揉去,喫飯睡覺都得帶着它,有時還會咿咿呀呀對它說些什麼的時候,這就是兒童的第一個“非我”的過渡空間了――因小布熊而跟外部世界相聯繫,同時小布熊又只屬於兒童創造出來的那個世界。在那裏,兒童從小布熊身上得到了安全和溫暖。


過渡空間

人都在經驗着兩個世界,一個是外部現實,就是存在實際的物體和人際關係的場所;另一個是內部現實,就是我們內在的心理世界。在我們所有人分享的現實空間和主觀的現實空間之間,溫尼科特假設有第三個空間的存在,就是過渡空間。

如果一個人主要生活在主觀全能中,沒有通往客觀現實的途徑,那麼他是自閉和自戀的;如果一個人主要生活在客觀現實中,沒有主觀全能的紮根,那麼他是受表面調節的,缺少激情和創造性。正是過渡性空間使體驗既紮根於內部,同時又與他人的世界產生聯繫。

在成人的世界裏,彌散着的過渡空間就越多。有人多年出差保留一個習慣,一回酒店就習慣性地打開電視,卻並不認真看,爲什麼?也只不過是想創造一個他原來熟悉的場景而已―――家,一個全家人晚上圍坐在一起看電視的家庭場景。此時的電視,誰說就不是老家裏那臺又小又舊的老電視呢?

過渡現象逐漸變得廣泛,從母嬰關係延伸到成人生活,充滿了整個內部現實和外部世界之間的中間區域,充滿了整個文化領域。

心理諮詢對於來訪者來說就是一個過渡空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