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詞十七講》讀書筆記 8 蘇軾

      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評價蘇軾是樂天派,他可以在不同的境遇裏釋然,超然,但又可以秉持自己的本心。在葉先生的講解裏,讓我對蘇軾的詩詞有了更進一步得了解,原來蘇軾最好的詞作不是隻有豪放,不是隻有“大江東去”、“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少年時代的兩種個性,兩種特別的特色:儒家用世的志意,對國家民族的關心;道家在精神上自我保全的一種操守。蘇軾能夠把儒道兩家的最美好的品格和修養融匯到自己的修養之中。

      蘇軾在政治上受到挫傷,受到打擊,通判杭州後纔開始寫詞的,他是在政治上失意以後,才以閒情閒筆來寫小詞的。他的小詞是以餘力爲之,而以餘力寫詞的態度,影響了他的詞的風格,表現了超曠的特色。蘇東坡有的時候寫的只是才人志士的逸懷浩氣,而不是寫兒女之情,這是詞的境界的一大開拓。“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自是《花間》爲皁隸,而柳氏爲輿臺矣。”(胡寅《酒邊詞·序》)

    我們所熟知的蘇軾“大江東去”、“一蓑煙雨任平生”等詞都是烏臺詩案後黃州寫的,經過憂患苦難,東坡還寫出了這樣飛揚、這樣瀟灑、這樣開闊、這樣博大、這樣超曠風格的作品來,這是蘇東坡的修養。蘇東坡的兩點做人的態度,他對於自己的苦難,是能夠以這種超然的態度來處理的。但是,對於國家,對於人們的忠愛之心,則是始終執着沒有改變的。葉先生寫了三首論蘇軾的絕句,較爲全面的做出評價。

我們看蘇東坡不要只看他豪放,要看他的忠義的持守,他的政治的理想,他在詩意挫折中的曠逸的襟懷,他的這兩種修養相糅合所造成的一種風格。只認爲蘇東坡是豪放的,是不對的。 豪放如《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他把自己的悲慨不但是融合在開闊博大的景色之中,而且是融合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之中。  《永遇樂》 開頭寫的真是“委婉優美: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爲餘浩嘆。

      作爲一個人,應該有一種歷史的觀點,纔不致把小我的利害計較的很多,也纔不會把小我的憂患看得那麼沉重,因爲有古今許多歷史人物和你在一起擔負了這些盛衰興亡的悲慨,這正是蘇東坡能夠有他曠達一面的原因之一。

    蘇軾在離開黃州去汝州時寫下了《滿庭芳》,從悲苦中是怎樣解脫的的:

    蘇東坡跟辛棄疾的最好的詞,不管他寫了多少浩氣逸懷,不管他寫多少豪傑的壯志,他們最好的詞,都應該有一種曲折幽微的美,要把浩氣逸懷或豪傑的志意結合了詞的曲折幽微的特點,這纔是他們第一等的作品。而如春花散空,不着跡象,如天風海濤之曲,中多幽咽怨斷之音的蘇東坡的詞:

認識字東坡,不要只看他淺顯的那些個豪放的詞,你要看他天風海濤之曲,幽咽怨斷之音兩種風格相糅合的作品,這纔是他真正最高成就的境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