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沒有閱讀,原因竟是藉口

春節期間,低迷的狀態下,依然堅持畫畫和寫文,自我感動的同時,發現堅持很重要,哪怕完成的比較敷衍,也不能停下。

對比去年同期,堅持的事情少了閱讀,有些遺憾。閱讀曾是我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沒想到,因爲短暫的停滯,狀態一直沒法恢復。

這一停,就是兩個月。其實從近期的感受可以判斷,沒有閱讀,我容易焦慮,少了一種由內而外的安定。

在過去,只要情緒不佳的階段裏,定是閱讀少了的緣故。

前些日子一直在思考,爲何這次停擺時間這麼長,接近兩個月時間沒有規律閱讀。原因有四個:

首先,也是最主要因素,選書。

過去都是自己找書單,專挑自己喜歡的類型,後來覺得閱讀需要涵蓋方方面面,於是,找朋友薦書,碰到舒適圈外的書會啃的比較喫力。

閱讀於我而言,本該是放鬆的事情,一喫力,就想着棄書。

其次,讀書筆記方式。

從2020年下半年起,開始在簡書記錄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格式爲摘錄文章內容以及感受。

這種記錄方式,不僅能讓我每天都堅持閱讀,還可以即時記錄感想。看到自己每天的輸出,成就感油然而生。

從去年11月開始,變更了讀書筆記方式,不再將所有摘錄輸出,隨之而來的是感悟少了。

沒有強制自己輸出後,閱讀進入鬆弛階段,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時間一長便擱淺了。

再次,共讀社羣。

很早以前,就知道共讀社羣不適合我。唯一有收穫的共讀社羣是《媽媽是什麼》共讀。

過去兩年,每個月都會在社羣重讀這本書,每次讀完都有新的領悟。

除了這本書外,其他共讀社羣我也瞭解過,固定的書單共讀,不適合我,我對選書比較任性,共讀書籍沒興趣時,會覺得共讀沒有吸引力。

一直覺得閱讀,是很私人的事情,他律影響自律固然是一種方式,但很多時候內驅力更重要。

去年底加入共讀社羣,沒有深入參與,閱讀停停頓頓,不了了之。

最後,習慣。

習慣的重要性無需贅述。養成習慣不容易,破壞習慣十分容易。

堅持兩年的閱讀,因爲短暫的鬆懈擱置,狀態一直回不來。

我本就是一個執行力很差的人,一旦回到舒適區就不想再破圈了。

當然,換一種說法就是藉口。

月初朋友問我,有沒有一件事能在葛優躺時毫不猶豫起身,我當時的回答是,日更畫畫思維導圖,唯獨沒有閱讀。

當時不覺得奇怪,現在想想,之所以沒有提到閱讀,是因爲過去已經將閱讀歸到喫飯喝水一樣平常而又重要的範疇裏。

結果,不知不覺間,將最重要的精神糧食丟棄了。正好,年快過完,flag就不立了,用行動去尋回失去的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