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塬方塘躍金鱗


旱塬方塘躍金鱗


        老家閒置多年的澇池裏,養出了肥美的魚。人們喜笑顏開,打卡發佈傳喜訊,爲這個可以寫進村史的創舉拍手稱快。

        春節前夕,池塘裏穿着捕魚專用衣服的養魚人,下塘撒網,專用捕魚船上,剛撈出來的胖乎乎的魚兒,在裏面擠擠挨挨,蹦蹦跳跳。池塘邊帶水箱的大汽車裏,機械長臂上的吊籃,一兜一兜的魚兒,跳水般地躍進水箱裏。它們將要走出村池,成爲人們餐桌上的佳餚。池邊圍觀的村民,喜笑顏開,一個個興奮地抱起魚兒,臉上洋溢的笑容,就像那年畫“多多有餘”的畫面一樣,只是主角不是胖娃娃,換成了胖小夥、胖姐姐、胖大嬸們。大家欣喜地感慨道:“真是沒想到,旱塬人也可以自己養魚,喫上沒有任何工廠污染的新鮮魚,喝上美味的魚湯了。”

        旱塬上,祖祖輩輩的喫水,曾經是那麼困難,深井二十四丈,打出來的水也不充裕,水如稠泥湯,需要沉澱好幾個小時才能飲用的。莊稼基本靠天喫飯,年景好了,多收點糧食,年景不好時,顆粒無收。玉米剛吐出穗子,好多天不下雨,眼看着一季糧食絕收。耐旱的紅薯充當半年糧。村旁倒是有一條水渠,雨水多了,水渠流水,雨水少時,水渠乾涸,那是秦嶺山下還沒有修築蓄水調節水容的水庫,水流完全是自然狀態。要養魚,想也不敢想,說出來真是天方夜譚。

        那如今養魚的池塘,是村子裏挖出來蓄水的池子,稱爲澇池。是老祖宗們創造的蓄水池塘。下雨時節、水渠中有水時,就儲存在那池塘裏。人們不能飲用,是可以洗衣服用的,牲畜可以飲水,天干旱到極點時,有些勤勞的人家,會從澇池裏擔水澆地,以暫時緩解旱情,實際也只是杯水車薪。記憶裏,澇池的水不是很乾淨,池邊長滿了稗子似的筆直的水草,但那是常年不流動造成的,沒有工業污染。根本沒有人想到在其中養魚,倒是青蛙王子很多,夏夜時分,一聲聲蛙鳴,比賽似地此起彼伏,增添了老村的恬靜。

        水庫修成,水渠季節性地放水灌溉農田,澇池裏不再蓄水。好多村子都填埋了人老幾輩子的澇池,或者種成了莊稼,或者蓋上了房子。

        老家其中一組的池塘附近,有承包人租了幾百畝農田,種植着獼猴桃、蔬菜,修了水泥路。有眼光的村級領導班子以及駐村工作隊,看中了老澇池的價值,把它作爲一項致富項目,對它進行了改造,池塘清理,底部做了防水處理,圍堰也做了改善,池外有綠化花木,請來養魚專業人養魚指導,走出去向水產部門學習取經。又有幫扶單位支持,他們依託“支部加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吸納本村勞動力,產業就業雙覆蓋。天時地利,創造性地歷史上的首次養魚,就收穫滿滿,試驗獲得比較大的成功。

        養魚,這是旱塬上破天荒的第一次。喫到魚,歷來都是奢侈品的村民,可以喫到自己村裏養出來的魚兒,即使不喫魚的,看見這麼活蹦亂跳的魚兒,也是感慨萬千,喜不自勝。大家紛紛爲帶頭人領着養魚的創舉喝彩。

        聽說他們還設想,依託旱塬魚池的成功經驗,準備做什麼垂釣項目,非遺皮影劇目,花椒產品銷售,承包土地那戶企業家,欲搞果園採摘,他們的果園裏散養的雞鴨已經有了收益,拉動個農家樂,研究村中百歲老人比較多的原因……擴展思路,不斷地多開闢一些村民致富之路。

        看到好幾個公衆號對老家旱塬養魚豐收的報道,欣喜之餘,不能不說,老家村裏的這些帶頭人,很有魄力,敢創新,想辦法,挖潛力,帶領村民在本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條條新的康莊大路來。

      爲他們點贊。祝福老家面貌,乘着祖國大形勢發展的春風,越來越靚麗,祝福我的父老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芝麻開花節節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