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老人與海》|人生的痛苦與快樂的根源都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重讀《老人與海》|人生的痛苦與快樂的根源都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作者∣只爲看見更多(齊帆齊商學院成員)

以前看很多綜藝說讓歌手推薦自己的歌單,我一直好奇爲啥沒有節目讓作家推薦的書單。沒想到22年年底出了一個節目---《我在島嶼讀書》,滿足了我的願望。

豆瓣網友打出9.1的高分,我也是深深愛上了這個節目,特別喜歡這些當代有內涵又有趣的作家,如餘華和蘇童。

因爲蘇童的書單有本《老人與海》,而我也特別喜歡這本書,於是又從書架找到這本多年未翻的書。

《老人與海》這本小說是根據真人真事寫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海明威移居古巴,認識了老漁民格雷戈里奧·富恩特斯。曾經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風雨中沉沒,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從此成爲了好朋友,並經常一起出海。

01

人最大的敵人和朋友都是自己

“但願這只是一場夢,我根本沒有釣到過這條大魚。但願我現在正在獨自躺在我那張鋪滿舊報紙的牀上,而不是獨自一人在這茫茫大海上等着下一輪的鯊魚襲擊。”

“不過,人不是爲了失敗而生的。”他喊出聲來。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決不能被打敗!”

“然而,我還是很痛心,因爲我畢竟把這條了不起的大魚殺掉了!”他想。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讓我想起李安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派和老虎鬥智鬥勇的故事就像老人和魚的鬥爭。簡單的人物關係,極少的人物對白卻透露出非凡的人生道理。海明威曾說《老人與海》是他最好的作品,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是,兩個故事不僅融合了人與自我、自然的鬥爭,更有自我成長的主題在裏面。

人很多時候都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自我的私慾、虛榮,貪念和情緒等諸多問題。我們這一輩子,並不是在跟社會鬥,跟別人鬥,而是跟自己鬥。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讓這種矛盾處在平衡的狀態,就像派和老虎,老人和大魚。派不會放棄老虎,老人也不會放棄大魚,但是還是要和他們鬥,在戰鬥的過程中尋找一個平衡點。

人生雖然有很多人陪伴,但人生路大部分還是得靠自己走。而自己陪自己走的路最長。

而大魚相對於另一個自己,因爲亦友亦敵的關係,讓我們走得更遠。

02

人活着得有知識,也得有信仰

於是,他試了一下,等那魚轉過來時,他感到自己真的要垮了。那魚卻依舊慢慢遊着,巨大的尾巴來回搖擺。

“我還要試一下。”

他許了一個願,儘管他的雙手已經軟弱無力,也看不清東西了。

他又試了一下,情況還是一樣。

“原來如此”他想。

“看來我已經垮下來了。可我不會放棄,我還要試試,無論如何我都要試試。”

他下定了決心,忍住所有的痛楚,用盡最後的力氣和驕傲來對付這條魚臨死前的掙扎。

need-to-insert-img

派在和老虎爭鬥的初期靠的是自我摸索,後來他在船上找了一本書,書上詳細記載了在海上怎麼制服老虎的辦法。

如吹哨,讓它有反應,一會兒它就開始暈船,再使勁讓船晃。等它開始吐,上去給它撒尿,說明佔了它的地盤。如果失敗了,那就從頭再來。

而《老人與海》中,老人就是一直靠着這麼多年的經驗出海,把大魚和自己帶向岸邊的。需要考慮天氣的變化,需要補給食物恢復體力,需要療傷......

這說明,實踐出真知。光有知識很難支撐一個人走出困境、跨越黑暗,因爲黑暗期太長,人很容易頹靡,很容易失去希望。其實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沒有能力戰勝困難,而是我們早就放棄了抵抗。

如同那句話,不是因爲堅持而選擇了相信,而是因爲相信而選擇了堅持。

信念和信仰的力量是支撐我們的根基,如果知識和經驗是利器,那麼信仰是人的精氣,是可以推動我們去探索更多知識的力量。

03

人生有輸有贏,但一定要有好心態

他明白,如今他終於被打垮了,沒辦法補救了。他回到船艄,發現那舵把的鋸齒形斷頭還可以安在舵的榫頭上,於是就把它安好,湊合着掌着舵。

他駕駛着小船,沿着既定的航線駛去。他航行得很輕鬆,什麼念頭也沒有,什麼感覺也沒有。此刻,他超脫了一切,只顧着儘可能出色而明智地將小船駛回家鄉的港口。

夜裏,偶爾還有些鯊魚來咬噬這魚的殘骸,但老人並不理它們,除了掌舵,他什麼都不理睬。他只留意到船舷邊已經沒有什麼沉重的東西,小船駛起來是那麼輕鬆、那麼出色。

用世俗的眼光看,老人聖地亞哥失敗了,因爲他費盡心血捕到的大魚被鯊魚喫光了,僅剩魚頭、魚尾和脊骨,老人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最後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

但是,我們都認爲他是一個勝利者。因爲他不屈服於命運,無論在怎麼惡劣的環境裏,他都憑着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抵抗到底。

大馬林魚雖然沒有保住,但他卻捍衛了“人的靈魂的尊嚴”,顯示了“一個人的能耐可以到達什麼程度”,是一個勝利的失敗者,一個失敗的英雄。

而且老人知道及時止損,雖然最終魚只剩下了魚骨頭,但他消滅了一個又一個鯊魚,沒讓他們輕鬆獲取魚肉,更沒有讓他們小看老人。

正如老人也想,但願這只是一場夢,我根本沒有釣到過這條大魚。但願我現在正在獨自躺在我那張鋪滿舊報紙的牀上,而不是獨自一人在這茫茫大海上等着下一輪的鯊魚襲擊。

但他立刻糾正了自己的想法,用喊出聲的方式告訴自己:不過,人不是爲了失敗而生的。

畢竟”待在家“,不去”遠方“並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和井底之蛙又有什麼區別呢。

04

老人與男孩的關係

每每看到老人與男孩的對話,我就覺得很溫馨,總覺得給我一些思考,但沒想清楚。

need-to-insert-img

晚上洗澡的時候,突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立刻記錄了下來:沒有一個小孩願意被當作小孩,尤其是小男孩。

小男孩除了和老人有了“第一次教他”的情感以外,因爲老人總把他當作大人一樣對待,讓他感覺到被尊重。

老人雖然有豐富經驗,可能因爲運氣不好捕不到魚,可能因爲老了力氣小了,所以他最需要小男孩這樣的幫手。

而且猜得到老人應該沒有家人,且小男孩善良與有愛心。

所以小男孩寧願和老人一起共患難,也不願找個“交好運”的船,即使父母要求去,但內心還是想要和老人在一起,所以一有空就來看望老人,和他待在一起說些有的沒的的話,多溫馨的畫面。

05

結尾

《老人與海》的故事其實很像我們的人生,總有一段時光是遠離父母與親人,需要獨自一個人去遠方。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表面上裝出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決心,覺得自己真的可以是和別人不一樣的,但隨着自己的經歷越來越多,逐漸發現自己也和別人沒有太大不同,會害怕,會受傷,會泄氣,會糾結,會認命......

但沒關係,我們具備了不認輸,不放棄的精神,這或許就是海明威和他的《老人與海》帶給我們的最大價值,即永不言敗的靈魂最可貴。

很多人說人生的痛苦的根源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但我想這也是人生快樂的源泉。

只爲看到更多:奶爸,文字愛好者,企事業單位主管,喜歡看書,追劇,跑步,參加過多次馬拉松。人的一生是減少遺憾的過程,看見自己,看見更多。


作者∣只爲看見更多(齊帆齊商學院成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