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第二天,我竟然被叫起來發言

          今天是培訓的第二天,分年級進行教材梳理。

          時間真是漫長,早上八點鐘到11點半,下午兩點半到六點。事實也證明,這個時間安排的太充足了,爲了混時間,主持老師不得不多次讓我們交流討論。

        教材梳理是分單元進行的,梳理教材的老師竟然有5個,前三個老師每人梳理兩個單元,後邊的兩個老師每人只梳理一個單元。

        開始很羨慕他們,不是羨慕他們能上講臺,也不是羨慕他們講的好,而是聽說他們不需要進行真題和課標考試,太劃得着了,省了多少事呀。

        想起我們學校的通識培訓,其實也就是教材的梳理。市裏面分年級進行了教材梳理,按說我們學校就不應該再做這個重複的工作了。但是聽說已經安排了,就算我們學校知道市裏面要進行這個培訓,也還是要重複安排。領導們總覺得給我們安排的事兒越多越好,想壓榨我們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

        對比一下,覺得我們學校的通識培訓安排不夠合理,我們學校安排進行通識培訓的老師,很多不是同年級的,而是學校覺得哪個老師剛剛上過,有經驗,就安排哪個老師去講。這樣安排,培訓老師的任務就比較重,完成的難度比較大,很難保證質量。培訓起來也是一個老師唱獨角戲,從開始一講到底,讓人昏昏欲睡。像今天這種安排,通識培訓的老師,由本年級的老師承擔,每個老師只講一兩個單元,這樣一來,難啃的大任務被拆分成幾個小任務,分幾個人來完成,就變得比較容易完成。同時,本年級的老師承擔培訓任務,增加了每個人的參與度。每個老師在準備資料和課件的時候,必須會更加積極主動去熟悉教材、梳理教材,這樣不就對本冊書的知識點了然於胸嗎?對教材的知識點了然於胸了,自然就能更好的進行教學啦!而這也正是領導所希望達成的結果呀!

        真希望領導們能反思反思,你們安排了這麼多工作,設置了這麼多條條框框,也不想想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事情安排多了,反而都是走形式,樣樣都做樣樣都做不好。

        藥是能治病,但是對症下藥才能治病啊,不能你們覺得哪一樣藥好,都一股腦的讓我們喫呀!

        雖然說今天的一些交流和討論是在磨時間,但是還是讓這個培訓輕鬆了不少。我也從中有所收穫。

        討論和交流中我發現能夠積極參與討論的只是極少數幾個人,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既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見解,也不想在大庭廣衆之下發言。由此我想到平時課堂上,舉手發言的永遠只是極少數幾個學生。我們老師經常抱怨學生上課不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哈哈,我們的表現不正和我們抱怨的學生是一樣的嗎?

        我們經常希望別人如何如何,別人做不到,我們就心生怨恨。可是我們自己比別人做的還差勁呢!

        因爲主動參與交流的人比較少,時不時的冷場,交流最後一個問題(開學即將面臨上學期的期末考試,那如何讓學生考出好成績呢?)時,主持老師突然讓我們學校派代表發言。我是我們學校的備課組長,這時候不能再推脫啦!

        其實我能有什麼好辦法呢?我們班的成績每年都不是很好,我是個不太擅長抓成績的老師,尤其是我今年教的這個一年級,每次單元考試,基本上都是墊底的。

        沒有好辦法,也要硬着頭皮站起來說幾句。如實說吧,所以我開頭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班成績在片區內是墊底的,剛想接着說“所以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沒等我說出口,主持老師馬上安慰我說,這也不能怪你。

        那就開門見山說吧,首先要抓好基礎,(這其實是老生常談)圍繞課本掌握拼音掌握生字,會讀會背課文,再進行一點寫話訓練,然後就是反覆做最近幾年的真題。

          雖然是老生常談,我覺得這樣做也有一定的道理,畢竟開學之後學校給的複習時間並不多,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帶領學生複習。面面俱到有可能會像無頭的蒼蠅一樣。

        前兩天看到一個二八定律,這個定律其實就是告訴我們要學會抓住重點,抓重點可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考前的複習中,我們也可以採用二八定律,抓住重點去努力去複習。

          把我的想法說完之後,我說:如果這些都做到了,考不好,那就順其自然了。

          我們的討論到此結束,下一個老師接着進行第八單元的教材分析。

        之後有些心神恍惚,覺得自己講的不太好,特別是講的過程中,語速太快,不夠沉着,講到某些話的時候,舌頭竟然不靈活,吐字不清,發音不準。唉,難道是一個假期很少講話,舌頭變笨了;也或者我本來心理素質就很差,一在公衆場合講話就緊張,舌頭打結。

        看來說話也是要多多練習的,難怪薛瑞萍老師每天都要進行大聲朗讀練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