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喊你喝“亮眼汤”啦


正月里来是新年,纸糊的灯笼挂门前。

转眼就到了正月十四,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年就宣告结束了。

在我国新昌、嵊州等地,还保留着古老风俗,称正月十五为灯节,正月十四为灯下节。灯下节寓意是灯下黑,所以就有正月十四喝亮眼汤的习俗。



民间有说法,这十四夜亮眼汤一喝,就说明春节也过得差不多了,大家得开始振作精神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亮眼汤说起来是汤,其实是一道主食,做法很简单:将青菜切细加麻糍(年糕),放进清水里面煮,不能用油炒,也不能放猪油。青菜要绿,绿色象征清爽,暗喻“亮“字,麻糍(年糕)要切成筷子似的条形,长约寸半,暗喻眼睛。麻糍(年糕)在水中清煮不会起糊,也就说眼睛不会糊,所以就叫“亮眼汤“。

正月十四下午,太阳还未下山,家家户户便早早开始烧起“亮眼汤”,并要赶在天黑之前喝下。明明是晚餐,不说吃而叫喝。更有“喝过亮眼汤,眼睛亮堂堂”的俗谚。



到了夜里,平常人家还会在自家的各个角落里撒上乌梓(山上的一种野果,当地话发音就像"眼珠子")。因为据民间传说,角落里倒一些乌梓,可让老鼠眼睛瞎掉,猫的眼睛更亮,把老鼠都吃完,这样就可以保护粮食不让老鼠吃掉。

“喝过亮眼汤,眼睛亮堂堂”。看来,这正月十四得“亮眼”啊!喝上一碗简单又朴素的亮眼汤,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之中,用明亮的双眼去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平淡和真实,以美好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岂不美哉?

 “亮眼汤”,你喝了吗?

(图片来自网络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