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黍之約 一、雞黍之約的出處 二、雞黍之約的演繹 三、雞黍之約的詩詞

一、雞黍之約的出處

《後漢書》和《搜神記》中記載了一段關於守信的故事,成爲人們對於遵守諾言的楷模,流傳至今,後被稱爲“雞黍之約”或“雞黍之交”。兩位主人公是範式和張劭。其原文如下,並不難理解。

漢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也。一名氾。與汝南張劭爲友,劭字元伯,二人並遊太學。後告歸鄉里,式謂元伯曰:“後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共剋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審耶?”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母曰:“若然,當爲爾醞酒。”至期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後元伯寢疾甚篤,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視之。元伯臨終,嘆曰:“恨不見我死友。”子徵曰:“吾與君章,盡心於子,是非死友,復欲誰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陽範巨卿,所謂死友也。”尋而卒。式忽夢見元伯,玄冕乘纓,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當以爾時葬,永歸黃泉。子未忘我,豈能相及?”式恍然覺悟,悲嘆泣下,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馳往赴之。未及到而喪已發引。即至壙(kuàng ,墓地),將窆(biǎn,下葬),而柩不肯進。其母撫之曰:“元伯,豈有望耶?”遂停柩。移時,乃見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其母望之曰:“是必範巨卿也。”既至,叩喪言曰:“行矣元伯,死生異路,永從此辭。”會葬者千人,鹹爲揮涕。式因執紼而引,柩於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爲修墳樹,然後乃去。

二、雞黍之約的演繹

然而,這段令人欽佩的守信故事,卻在明代馮夢龍的《喻世明言》得到了進一步的演繹,故事更加曲折離奇,也讓二人的友情、守信更加感人。

由於故事較長,做簡略介紹。

二人相識於旅途,劭救範式於病中,後成爲知己好友,結拜爲兄弟。式長爲兄。式相約來年重陽前往張劭家,拜見劭母,劭也將以雞黍相待。然,式忙於經商,及至次年重陽早晨,纔想起拜見之事。兩地相距千里,一日不可到。式曰,人雖不能日行千里,鬼魂卻可以。於是自殺以魂赴約。劭晨起殺雞焚香,靜候其兄。及至午夜乃見。問其緣由,方知範式以魂赴約。劭遂披孝往祭。死者二七之日,靈柩始終難以入葬。劭趕至墳前,式妻問是否張劭。

劭驚,曰:“張劭自來不曾到此,何以知名姓耶?”婦泣曰:“此夫主再一之遺言也。夫主範巨卿,自洛陽回,常談賢叔盛德。前者重陽日,夫主忽舉止失措。對妻曰:‘我失卻元伯之大信,徒生何益!常聞人不能行千里,吾寧死,不敢有誤雞黍之約。死後且不可葬,持元伯來見我屍,方可入土。今日已及二七,人勸雲:“元伯不知何日得來,先葬訖,後報知未晚。’因此扶樞到此。衆人拽植入金井,並不能動,因此停住墳前,衆都驚怪。見叔叔遠來如此慌速,必然是也。”

劭乃買祭品祭奠,並頌祭文。

回顧嫂曰:“兄爲弟亡,豈能獨生耶?囊中已具棺槨之費,願嫂垂憐,不棄鄙賤,將劭葬於兄側,平生之大幸也。”嫂曰:“叔何放出此言也?”勳曰:“吾志己決,請勿驚疑。”言訖,掣佩刀自則而死。衆皆驚愕,爲之設祭,具衣棺營葬於巨卿墓中。

三、雞黍之約的詩詞

後人有感於二人雞黍之交,有詞曰:

踏莎行

千里途遙,隔年期遠,片首相許心無變。寧將信義託遊魂,堂中雞黍空勞勸。

月暗燈昏,淚痕如線,死生雖隔情何限。靈輀若候故人來,黃泉一笑重相見。

劭曰:

“人稟天地而生,天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人則有五常,仁、義、禮、智、信以配之,惟信非同小可。仁所以配木,取其生意也。義所以配金,取其剛斷也。禮所以配水,取其謙下也。智所以配火,取其明達也。信所以配土,取其重厚也。

劭祭文曰:

於維巨卿,氣貫虹霓,義高雲漢。幸傾蓋於窮途,締盍簪於荒店。黃花九日,肝膈相盟;青劍三秋,頭顱可斷。堪憐月下淒涼,恍似日間眷戀。弟今辭母,來尋碧水青松;兄亦囑妻,佇望素車白練。故友那堪死別,誰將金石盟寒?丈夫自是生輕,欲把昆吾鍔按。歷千古而不磨,期一言之必踐。倘靈爽之猶存,料冥途之長伴。嗚呼哀哉!尚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