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一起學習立春小知識吧

早上出門,收到朋友發的一條消息。即,今天是立春,犯太歲的生肖,9點30分到11點50分之間需要躲春。

我對躲春這個詞特別陌生。特地去問度娘,才知道有些地區有躲春習俗。

朋友的消息勾起了我對立春的好奇心,於是,一回家便查資料,整理成思維導圖?

【簡介】

立春,爲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着溫暖、生長。

別名:歲首、歲節、改歲、立春節、正月節。

每年公曆2月3日-2月5日交節。

立春標誌着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萬物開始有復甦的跡象。

【現象】

1.三侯

中國古代一些著作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爲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再過五日,河裏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着一般浮在水面。

2.曆法轉換

“雙立春”與“無春年”現象:

在歷史發展中,古人在陰曆基礎以融合陽曆成分形成了農曆,從嚴格意義上說,它是屬於陰陽合曆。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立春”是陽氣升發、萬物更生的節令,將有“雙春”之農曆年視爲大吉年份。

“雙立春”與“無春年”是夏曆(農曆)中的概念,是指農曆一年有“雙立春”或全年都沒有“立春”的年份,這是由於農曆年長度有的年份短於迴歸年、有的年份長於迴歸年的緣故。

3.氣候

所謂立春,還只是一番“立意”。立春期間,氣溫開始趨於上升,日照、降雨開始趨於增多。但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出現了春天的前奏。

【習俗】

立春習俗很多,迎春、打春、躲春、踏春、咬春等等。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迎春在立春前一日進行。

舊時人們在立春歲始前一天用泥土做成春牛,立春日用紅綠鞭抽打,因此該習俗活動稱爲“打春”。在民間有在立春日舉行“鞭打春牛”儀式迎立春,祈福五穀豐登。

踏春,中國民間在春天的郊遊和散步,結伴到郊外原野遠足踏青,並進行各種遊戲以及蹴鞠、盪鞦韆、放風箏等活動,是一種重要的旅遊習俗。

咬春,很多地方會喫春餅,也有喫蘿蔔的,許多長輩會給小孩子喫蘿蔔磨牙。

立春飲食比較出名的便是春捲和春餅。

在南方,立春的早上不論男女老少都要喫一根春捲。喫春捲又叫“咬春”,據說可以咬住“春天”,後又引伸出咬住“青春”使青春永駐的含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