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元宵|一起學習元宵節小知識吧

一早被鞭炮吵醒。沒想到下雨天, 也不影響迎神活動。

迷迷糊糊打開朋友圈,鋪天蓋地的元宵祝福,忍不住感嘆光陰似箭,年就這麼過完了。

小時候元宵節,家家戶戶門前都會燒火,以前不知道爲什麼,長大後知道是爲了祛除雜病,一年紅紅火火。

可惜的是,現在很少會在門口燒火了。做爲傳統節日,元宵節還是有很多小知識比較有趣味。

接下來咱們一起看看元宵節都有什麼小知識吧。

【簡介】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爲每年農曆正月十五。

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習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動意義,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爲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

【傳說】

紀念“平呂”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爲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爲漢惠帝。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祕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爲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東方朔與元宵

這一則傳說與喫元宵的習俗有關: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習俗】

飲食

元宵節這一天,南方家家戶戶會喫湯圓,湯圓也稱“湯糰”或“圓子”“糰子”早在北宋時期,就已經有了湯圓,湯圓以糯米爲主要原料,其中的餡料比較多樣,大部分是以甜爲主,又黏又圓。

再加上湯圓的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因此在元宵節喫湯圓,有着閤家團圓的美意。

“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是北方正月十五必不可少的喫食,其珠圓玉潤的外表被人們賦予了閤家團圓美滿的寓意。

雖然元宵和湯圓雖然長得相似,但它是將做好的餡料切成塊,沾上水,放入裝有糯米粉的容器中搖啊搖,等餡兒全滾上粉滾成圓球,表皮乾燥鬆軟,喫起來嚼勁十足。

活動

鬧花燈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等習俗,故也稱燈節。[24]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

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

舞獅子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羣衆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

【文學】

生查子·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