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選讀第三十七(蘇軾二)

《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我行日夜向江海,楓葉蘆花秋興長。

長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

壽州已見白石塔,短棹未轉黃茅岡。

波平風軟望不到,故人久立煙蒼茫。


1、1071年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通判杭州。七月離汴京赴陳州,歷潁州,至壽州,過濠州、臨淮、泗州,渡洪澤湖,又沿運河經楚州、山陽,抵揚州,渡江至潤州、蘇州,以十一月二十八日到杭州通判任。

2、穎口在安徽壽縣。其間蘇軾在陳州和子由相聚,在潁州又一同謁見已經退休的歐陽修於裏第,路程竟是整整一個秋天。楓葉、蘆花形象地點明瞭時令。

3、“長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純用白描,言簡意深。水天相接,長淮廣闊,船隨水波起伏,心情亦隨之起起伏伏,曲折地暗示了賢人去國之悵惘。

4、後二十三年,東坡嘗縱筆自書此詩,且題雲:“餘年三十六赴杭倅過壽作此詩,今五十九,南遷至虔,煙雨悽然,頗有當年氣象也。”

5、坡詩實不以鍛鍊爲工,其妙處在乎心地空明,自然流出,一似全不着力,而自然沁人心脾。

附:《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