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积累社交货币方式

此刻,听着手机上的酷狗音乐,对着电脑敲着键盘,写着自己所想写的文字 ,有时候就随便乱敲,发发呆。有时候敲着敲着灵感就来了,就有了继续写下去的欲望。

我时常悲哀的发现自己是没有写作天赋,没有一点写作才华的人,只不过是因为爱好,想表达自己,想被看见,想尝试改变命运而已。

那天合肥的宋老师说,我觉得你还是有天赋的,不是每个人能持续写这么久,有的是就是想写,他写不出来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想到去尝试写作的。

她说她先生是博士生导师,那些博士生的文字的流畅感还不如我的。有的让他写文字,写得可费劲了。

宋老师以前还发过信息说,我看你的《追梦路上,让灵魂发光》,你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太让人惊讶佩服了。你和你书中的人物,如同一棵棵顽强的小草,有更多类似环境的人是爬不出来,淹没在命运的洪流里,甚至容易陷入在泥潭里。

我想,我们都是幸运儿或是都具备了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有热爱文字,这也增加了我们的生命强度吧!擅于文字实现自我救赎。

我说,我每次看到自己出版的书后,除了签名都不想看内容,会有一种心虚的感觉,再回头看自己写下的文字内心很尴尬,好像那不是自己写的。

宋老师却和我截然相反,她说她很喜欢看自己曾写下的文字。我笑说,你真自信。真好,真好。

宋老师是60年后人,她的爷爷那一辈人都是私塾老师,家族数代全是文化人,家族根基底蕴很深厚。她的女儿定居在美国纽约,面试7轮后在谷歌公司上班几年,据说年薪数百万元。

在宋老师的现实生活圈子里面,她都没有近距离接触过我和我《追梦路上,让灵魂发光》书中人物的成长环境。

我们出生农村小时候所有的经历,在她眼里都是蛮稀奇的,她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这么贫穷?怎么会吃这么多苦?当然她也表达了欣赏和佩服。

不得不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啊!哪怕是在同一个省份。

宋老师女儿90后,本科读的是北邮,硕士读的是波士顿大学。还完全靠自己在米国买了一栋楼,自己住一层,另外两层出租的租金可以覆盖按揭还能多出来。

宋老师同龄人的子女,很多孩子在上海,北京安家,需要掏空几个老人的荷包,卖掉老家几套房子,还需要老人去帮忙带娃,剩余价值全部被榨干还不够。

看得出宋老师相比她同学朋友们,她有一种自豪幸福感,她的女儿不需要他们倒贴一分钱,还生活各方面都如此优秀,不用她操心。

听说谷歌在裁员,你女儿那边还好吗?她说每个事业部不一样,她女儿对她讲,哪怕裁员50%都裁不到她头上。

宋老师也强调,很多东西都是一个大机遇,她女儿早几年过去的,现在博士生想找她女儿同样的工作都不好找了,市场消化不了,整个全球大环境太卷了。

去年,在她小区附近的饭店吃饭,我和我小妹,还有另两位文友。宋老师请客,还给我们每个人送了一本书。

她那天还提到,最高层大大某年接见了国内9位某领域的人,她先生就是其中一个。

每次想到宋老师,我就感觉到了阶层的差距,那是几代人之间的差距。

她18岁就来合肥读书,后来定居合肥至今。合肥多套房子,财务自由。祖辈文化底蕴积淀深厚。这种差距不是几年和一代人能弥补的,也不但是外在的物质差距。

她称我是她的晚年交小朋友。曾笑说要一起合作写剧本类的。

我自从写作后,通过文字和网络连接了很多有趣的灵魂,以及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各有各的人生故事,各有各的生存状态。

如果不是因为写作,我和宋老师走在合肥的某条路上,即便衣服擦破了,也不会擦出一丝火花,更不会有任何交集。

这是写作带给我最大的意义所在。文字是最好的人脉链接纽带。


在简书如何提高收益和阅读量

书评影评特训营,让读过的书变成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