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胡鑫宇死因之后的灵魂拷问:接受平凡人生有多难?

从2022年10月14日,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高一学生胡鑫宇失踪,到2023年1月28日发现遗体,胡鑫宇失踪时间长达106天,期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也给关注事件的网友提供了各种猜测和想象空间。在这个漫长的等待真相的过程中,有大量的自媒体人趁机扑风捉影,猜测臆断,误导公众认知,挑唆对立、引发恐慌,严重带偏了节凑。然而,真相就像一个复杂的拼图,需要一块一块扎实的证据去填补,终有拼全还原的时候。

胡鑫宇写在笔记本里的一段话: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近视加深了,一直盯着桌上的书,几乎不看黑板,因为我怕,我怕老师看到我一脸茫然的样子,然后又不耐烦地讲,最讨厌看到他人消极表情……”

“吐了,新环境真的难适应,我这内向的性格真烦,也不能全怪性格吧,毕竟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人……”

而今,胡鑫宇死于“自缢”已经盖棺定论。在真相呈现、理性回归之后,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透过烟瘴雾罩纷纷扰扰的各种自媒体猜测与爆料去探究发生这种悲剧事件的因由,看清催生这类悲剧的根本原因,应更多关注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让高中生胡鑫宇的悲剧不再重现,这才是更值得我们思考的。

我国从国家层面推行实施的“双减”政策已经落地一年多了,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教学机构已在积极地配合国家政策推动,在学科教育之外,正在校园内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教育。但是,也有许许多多的学生家长却并没能与学校保持一致节拍,甚至还没有吃透国家长远的教育大政方针。“唯分数论”依然在家长圈家长群盛行。

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这些年通过各种方式自杀身亡的初高中学生远远不止三两例,胡鑫宇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在“平凡就是失败”的错误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之下,这些年已经导致了许多起初高中学生轻生的悲剧。

我们不得不一次次反问: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真的是孩子考高分、进了名校就算教育成功了吗?

再好的学校也有学渣,再差的学校也有学霸。考试分数和名次从来就不是一个人未来有大出息大作为的保证。有人对我国恢复高考以来历年的文理科状元做过长期跟踪采访调查,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早已“泯然众人矣”!

当然,我并不是说“泯然众人”就怎么不好。恰恰相反,我们应坦然接受这种平凡的人生。

本人公众号【常青视野】在几天前推出了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这是针对他在一所名牌大学的公开讲座上,一位大学生说“如果在三十岁之前,最迟在三十五岁之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展开讨论阐述的一篇文字。建议读者朋友再回头去看看。

在这里,继续表明我的教育理念:对于我们宝贝的孩子,比分数和排名更重要的一定是孩子的身体与心理健康。

如果漠视了孩子心理健康,漠视了对孩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生命教育,漠视了对孩子“幸福感知力”的教育,所有的好分数、好名次以及所有的奖状奖杯都毫无意义!

没有什么分数、名次比孩子健康而阳光地行走在人世间更重要。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每一朵花都有属于它的花期,或早或迟;而且也不是每一种果实都能直接在眼前呈现,也有的果实深埋在泥土里。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认清花期与看清果实的过程。不要揠苗助长,也不要给予过高过于不切实际的期许。为人父母者,不仅要勇于承认平凡,接受平凡,而且应对孩子进行“平凡教育”,教会孩子不仅要有追求卓越、面对挫折的韧劲,更应有接受平凡的勇气。

平凡不等于失败,平凡不等于平庸。

关注“常青子木”,与家长朋友们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