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貼:80%學校80%教師對新課標提出這九大概念可以這樣初步理解應用。

[紅順視點]:實用貼:80%學校80%教師對新課標提出這九大概念可以這樣初步理解應用

背景:筆者自2001參加新課改,已走過二十餘個年頭,完整經歷了前次課標修訂理念學習、踐行、創新的各個階段。第三版新課程、新課標頒佈,表明核心素養爲主體新課改又拉開了序幕。在到一線學校調研及與教師私下座談時,筆者發現80%普通學校80%普通教師讀不懂新課標文本;一些名特優教師提供案例憑教師現有素養根本做不到也不能常態化;專家、學者提出的如跨年級教材整合等觀點因區域統一考試命題導致不切實際,不能落地。於是許多教師因努力也做不到便選擇“逆向內卷″、"躺平策略″,課改踐行整體水位普遍較低。另外,筆者認爲新課標理念踐行決不是運動式,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續行動,需要實踐、反思、再實踐的不斷迭代升級。因此,新課標理念理解、踐行應該允許普通教師在素養、能力的“最近發展區″內破冰、小跑去實踐。爲此,在閱讀專家、學者及個人思考基礎上,對新課標倡導的這九大新理念,進行普通教師聽得懂、易操作的起步階段的初級、階段解讀,因講座深受聽課教師喜愛,特將這些“土”"淺”"不入流″但接地氣思考分享如下:

理念1:教學設計變爲學習設計

教學設計、學程設計、到學習設計是設計關注點、內涵外延發生了變化。教學設計側重教師招“教″的設計,學程設計側重學生“學″的設計,而學習設計是教與學設計整合。學習設計包括學程設計、主幹問題設計、活動任務設計、評價設計、學習支架設計(學習策略設計:學習工具設計、圖表設計)、學習資源設計等。

學習設計不等於傳統教學流程設計,也不等於高效課堂時學程設計。

理念2:教材整合

普通教師怎樣嘗試對教材進行整合?

教材整合思路,普通教師當前可參考思路有三種:內容整合型學材開發、拓展資源脈絡重續式的學材招展開發、結構重建式學材開發。

如果課時與課時之間、內容與內容之間是並列關係,可依據學情進行順序更換;若是遞進關係則不能更換!

主題教學、課內與課外、選篇與整本書整合是語文整合側重點;單元拓展課即單元+是數學整合側重點;考慮換情景、換活動、換例題、練習是各學科小整合常用方法。

學科統編教材與學科校本教材融合設計與實施,也是整合的一個思路。

跨學科主題學習先要完成課標提供案例,積累經驗後再開發。

理念3:大單元教學設計

類型1:整體推進——整合型

流程:語文來說,學習生字,本單元多課生字整體學。數學學面積:幾何圖形面積模塊學。學某一個語文要素三課打通學:感知、學法、實踐。

類型2:扶放結合型

流程:第一課、第一模塊:教師講解,第二課或第二題學生小組討論完成;第三課或第三題學生學生獨立完成。即學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個體學習。

新課標倡導的大概念大單元教學如何有序務實在課堂上落地?

語文學科:

策略一:以單元爲單位整體分類學習生字詞;先讓單元整體導讀課,明確單元語文要素及大概念分解;再第一課教師學法指導,第二課讓學生合作學習,第三課自主學習。感知一梳理提煉一遷移運用”;要素感知一學習方法一閱讀實踐。

策略二:先讓單元整體導讀課,明確單元語文要素及大概念分解;圍繞諸個語文要素或某個要素維度,各課打通進行,採取導學、合學、自學程序逐個學習。

語文增加整本書閱讀推薦、指導、分享課。

數學學科

採取總、分、總單元建構模式。重點關注增加的單元說明課及預習課,單元學完後大概念統領的單元整理課設計與實施,增加單元拓展課(單元+)。分課時從格外關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到側重體現數學特色的學科思維程序、圖式的學科實踐活動。如猜想、驗證、歸納、應用等。

科學課:側重實驗探究流程進行學習設計,關注大概念遷移應用。

理念4:大概念(大觀念)

學科層面大概念(如任務羣、數學模塊)是教材編寫依據,單元層面大概念纔是單元整合、設計依據(教師用)。

單元大觀念由兩部分構成。核心概念+概念之間關係。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關鍵概念建立聯繫形成一個判斷或命題,由句子構成。如:數學“位置與方向”單元可提取“參照物、位置、 方向”三大核心概念,繼而形成“參照物有助於準確確定位置與方向”的大觀念。

實際上布魯姆新目標分類學中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反省性的認知知識可以看做單元大概念。

有專家依據大概念內容結構將大概念分爲結果結論性大概念、思想方法類大概念和作用價值類大概念。屬於知識最終成果的結果結論性大概念,如細胞的結構、等體積變換模型,側重於"答案"、結論;知識發現與建構類的思想方法類大概念,如轉化法、數形結合法、反省認知策略、問題解決策略,重在闡述如何學習;知識的遷移與運用的作用價值大概念,如方程對人類思維的價值,科學只能證僞不能證實,回答的是學習有何用問題。

單元學科大概念理解:

數學單元大概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語文單元大概念:語文元素可以看做單元大概念;另外還有方法、規律類、價值觀、文化類等。

英語單元大概念:思想方法、文化、價值觀。

可以從觀念、原理、方法、結構類、概念、小概念關係、應用類、價盾觀來提取大概念。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內容一個單元、一節課,教師側重點不同提取大概念不同,因而教學設計也不同。

5:學科實踐活動

學科實踐活動指的是像專家一樣思考問題,思維方式、解決問題方式。

學科實踐活動可分爲學科通用的、模塊使用的、整節課使用、某類題使用的不層類別層級的實踐活動。

學科實踐活動具體步驟是問題解決步驟,而不是原有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當堂達標”課堂流程固化環節,如數學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過程是:審題、分析、設元、列方程、解方程、檢驗。這就要求教師真正站在解決問題的內在邏輯上設計序列化學習活動直至問題解決,課堂教學真正的要從形式進入本質。

學科實踐包括學科研究性實踐和學科應用性實踐。

語文實踐活動:通用類: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

模塊類:“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羣,教師可以設計閱讀方法指引、閱讀資源蒐集、文本脈絡梳理、人物形象評折,精彩語段品味、主題旨趣研究、學習成果分享等學習活動,

數學實踐活動:通用類: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

模塊類:8種典型數學實踐:(1)提出有意義問題並堅持解決問題:(2)抽象與量化推理;(3)建構可行論證並評判他人的推理過程;(4)數學建模;(5)策略性運用恰當工具,(6)關注精確性;(7)尋找並運用結構;(8)尋找並表達循環推理的規律性。

整節課實踐活動:

數學:創設情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英語:


科學實踐活動:“探究實踐”或“科學探究”或“科學探究與實踐。

藝術實踐活動:“創意實踐”和“藝術表現”。

我非常認可郭元祥先生觀點:真實情境激發學習;以問題爲導向,在解決複雜問題中學習;感性與理性、理解與體驗、認知與實踐的循環;以生活實踐和學科實踐整合學習方式多樣化;增強學習的社會性,在高度的社會關切中豐富學生的社會本質,發展社會素養(社會認知與社會觀念、社會情感與社會責任、社會參會與社會實踐)。

理念6:教學評一體化理念與設計

兩層含義:教的內容、學的內容、評價內容一致性;教學目標、學程流程、練習檢測設計一致性。

教學目標與流程內容照應;練習檢測評價與目標照應;內容與練習照應。

教學學習評價的理想狀況是教學評”一體化,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既不是前後的關係,也不是並列的關係,更不是誰凌駕於錐之上的關係,而是融合一體的關係。

學業質量標準背景下的新教學評一體化強調從碎片化課時設計走向大概念統整的、系統化的學習單位教學設計;新教學評一體化要求從單一學程設計,走向自我係統、元認知系統、認知系統的學習系統整體設計——目標設計、情景任務設計、規則設計、工具設計,尤其是關注目標目標達成設計;新教學評一體化重視問題化系統構建,重視學習腳手架、學習策略多元分層設計,即關注知識在情境中的意義化——將知識放還到情境中,在情境中引發多樣化的學習實踐,將情境中的知識抽象爲學科中心的關鍵概念和能力,在新情境中去檢驗;新教學評一體化要求從常態教學方案設計走向突出大概念深度理解的翻轉逆向教學設計,即傳統的是先確定目標、再確定學習內容、最後設置達標檢測的正向設計,現在倡導的是先確定學習目標、再確定檢測目標、達成判斷指標依據、最後依據欲達成這些指標、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課程資源的以終爲始的逆向設計;新教學評一體化強調嵌入式評價、過程性評價、任務式評價,評價貫穿教學活動、任務始終。

單元集體備課框架:

1)課標分析(教學內容、學業質量評價分解、核心素養細化)、教材分析(冊與冊知識點之間的知識點之間、概念之間的關係、問題設計之間的關係即教材結構梳理(思維導圖)學情分析(學習的前提知識、能力、經驗、思維優劣勢、已學相關內容質量標準是否達成)。

2)單元學養目標及達成指標

3)主幹問題及問題化系統

4)學習設計:(教材五點確立、突破,活動任務設計與分解,典型例題對應維細目表(評價設計)

5)教學策略(有經驗老師給出教學建議。單元測試卷及試卷分析中得出的今年教學要提前預防問題及需要拓展補充內容、課標、教參上的相關教學提示、教學建議)。

6)課時劃分(協商本單元新授、習題、複習、檢測、機動課時數。

7)單元試卷設計與研討

單元備課研討側重點:一是對本單元教材結構進行詳細梳理。二是目標達成設計。尤其注意對符合課標學業質量新題型蒐集與研討。三是關注課標中相關學段與之關聯的教學提示、教學建議;四是從關注學科章節知識邏輯走向關注“基本問題一思維方式一具體思維模型"的學習邏輯、問題解決邏輯,關注本單元大概念形成及滲透的學科核心素養。

課時備課研討框架:

1)單元學養目標及達成指標(學業評價指標)

2)主幹問題及問題化系統:

3)學程設計:情景鏈創設、三思三創設計:(活動任務設計、預設應對預案)、嵌入式評價設計、練習設計;(備份剩餘時間學習模塊一一動態學習模塊(文化、拓展、提升)

4)學後反思(課堂整理及關聯、遷移)

5)教後反思(課下)。

理念7:課後小結到學後反思

從教師自己小結走向引導學生自主整理;從僅用語言小結走向用思維導圖、學習導圖等藉助思維、學習工具去全腦參與的高效整理;從單一對知識小結,走向對知識、思維、元認知三個維度的全面梳理;尤其關注對自我係統、元認知系統、認知系統啓動運行的反思,比如學科規律、工具使用等;從課堂上僅說出來,課後還要用學科日記形式的寫下來。概括起來說,課堂整理整理什麼?整理物品;整理情緒;整理知識;整理思維(方法);整理問題;整理關係及元認知。

課堂小結再次升級——學後反思

側重點在藉助深度體驗反思感悟、達成單元大概念所蘊含的學科核心素養。該環節也強調整理、反思,但重心落在關聯、轉化上。

關聯強調本節知識與已學過知識藉助同化、順應、構建知識系統,實現知識結構化,同時也強調自我關聯,即從元認知層面進行自我反思、正向反饋。

轉化是昇華,把認知變成情感,倡導讓學生品悟本節課可遠遷移的核心觀念、觀點是什麼?解構、改變、可升級大觀念有哪些?可解決哪些真實情境下的問題。

理念7:目標轉換

教學目標轉換爲學習目標,從三維目標提升爲素養目標。

單元素養目標、課時學習目標如何撰寫?


變教學目標爲學養目標;教案上規範書寫目標,課件上要轉化爲問題呈現。

教案上寫法:

較適用的有三種:一種是涉及核心素養單元結構分解;一種是威金斯的目標簡化版:知識技能、理解意義、遷移應用;一種是在某一個問題解決過程中對三維目標整合。

理科常用:用什麼方法,藉助什麼活動或任務學習什麼知識、技能,理解什麼大概念或養成具體素養。

語文:基礎目標+核心目標(要素)+拓展目標(常規目標)

道法、科學:用常素養細化來寫。

寫法舉例:新目標敘寫應該採取“經歷(過程)一習得(結果)一形成(表現)的句法結構。具體來說,這一句法結構往往表徵爲經歷……學習過程或方法,習得〈如理解知道等……(結果〉完成/形成…(表現)“譬如,以小學語文四年級(下)第五單元的目標2爲例:熟讀四篇遊記,釐清作者的遊覽順序和“移步換景”等描寫景物的方法(經歷)豐富閱讀經驗,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奇美景觀(習得》表現出自己對祖國錦繡江山的熱愛之情(表現)再如,通過釆訪實地調研志願者服務等方式,探究黨如何始終保持先進性(經歷)理解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必要性(習得)闡述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總要求(表現)。不難看出,上述呈現方式立足於學生主休,同時觀照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匣於爲具體的教學實踐提供指引,匣於指導具體的評價任務和學習任務的設計。

理念8:課標背景下作業設計、考試命題設計

評價是否符合課標理念、"好題"參考標準:

1、依據學業質量標準命題(以標命題)。

2、從知識、命題雙向細目表變爲多維細目表。即:情景類型、知識類型、考覈大概念、問題類型、量規、答案類型等

3、關注從試題到試題近遷移,到大概念運用的遠遷移;

4、關注客觀性試題評分標準變化(創新、批判性思維);

5、從能力到素養,重視試題複雜情景設計、重視非良構問題設計,重視設問設計。

理念九:大情境

創設真實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

語文情境類型: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

數學情境類型::數學情景、現實情景(個人、職業、社會)、科學情境。

英語情境類型:學生與自我、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

每類情境可再細分爲熟悉的、關聯的、綜合的情景。情景下問題又可分爲:簡單、較複雜、複雜的、綜合的四個層級。

情景與問題關聯:可以提出一個“結構化探究”,即給孩子提出一個問題,並給出解決方法,但讓他們自己找到答案。也可以使用“引導式探究”,即只是提出一個問題,讓孩子自己創建方法以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案。最後,還可以利用“開放式探究”,即什麼都不提供,不提供問題、方法或答案,讓孩子自己設計這些方案。

教師要從過去的僅在開頭使用的情境創設走向貫徹始終的情境鏈創設。

特別說明:上述對這次新課標初級、階段通俗化解讀,讀者對象定位爲縣域、鄉鎮普通教師,在概念嚴謹性方面有點“淺解",旨在普通教師讀懂、能用、常態化實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