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紅樓夢》6.釵黛之爭,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

釵黛對比,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林黛玉刻薄小性,敏感孤傲,率直任性,多愁善感,不喜歡她的人,的確可以找出一籮筐的理由。

而寶釵大氣敦厚,閨秀氣質,中庸守分,但不喜歡她的理由,一個就足夠。太過完美,讓人看不透。看不透說明心機重城府深。

釵黛二人性格迥然不同,不得兼美。褒黛貶釵,褒釵貶黛,不管哪一派,愛都愛得執着,互不相讓。有文字記載,兩友人皆紅迷,可是一個喜歡寶釵,一個喜歡黛玉,某天爲了釵黛之爭終於大打出手。後來和好了,但從此不談《紅樓夢》。

學者們也各有喜好,對美人的討論也從未停歇。胡適周如昌似乎都不喜歡林黛玉,他們也沒說喜歡寶釵,他們另有所愛。張愛玲蔣勳,似乎喜歡林黛玉多一些。王德峯是哲學教授鍾情於空靈,所以他喜歡林黛玉,表示始終喜歡因黛玉。歐麗娟是文學教授,她雖然一直說要客觀深入,但言辭之間遇寶釵則大褒,逢黛玉便會有挖苦之詞。一個人的喜好總是藏不住的。

喜愛黛玉的人,大多愛其真愛其直。但其實寶釵也並不輸,你隨便去做個社會調查,問問身邊的男士,很大可能都是喜歡寶釵的。可以理解,畢竟生活在現實社會,除了寶玉似的富貴閒人,誰願意陪着一個悲慼戚的愛哭包過日子啊。而寶釵的穩重大方聰慧圓融,賢內助無疑了。

真正公平的人,倒是曹雪芹。作品中,儘管寶玉的真情給了黛玉,但寶釵似乎更能贏得人心,容貌性格上似乎都更勝一籌,深受大衆喜愛。黛玉靈秀超逸有才情,寶釵就知識淵博有涵養,黛玉古靈精怪反應快,寶釵就錦心繡口學問好,林黛玉風流婉轉仙柳之姿,薛寶釵就冰清玉潔女神品格,二人難分伯仲呀。就連判詞,曹雪芹都讓她們兩個纏繞在一起: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釵雪裏埋。

二人平分秋色,都是曹公筆下精心描摹的薄命女子。


反倒是我們這些讀者心中,卻各有愛憎。喜歡一個人,以及不喜歡一個人,可能真正起作用的,並不是孰好孰壞孰優孰劣。我們都愛那麼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但是,情、偏愛,喜好,並不是沒有起因而莫名其妙憑空產生。儘管我們可能不承認,或者不自知,但我們都默默地愛着我們的同類。我們照着鏡子在找愛人,覓知己,交朋友,那個和自己契合的人,或許是書中人物,其實是我們自己。相似,或者,互補。有人說互補是一種特殊的相似,其實有道理,它們相通點在於認同。

認同背後的根源,會是冥冥中註定的嗎?爲什麼會認同一個人呢?感性的人被飄逸的林黛玉吸引,理性的人折服於寶釵的溫柔大氣,可人的性格又是什麼決定的呢?有可能是基因作祟,先天稟賦,後天環境,生存狀況,教育程度,都脫不了干係。當然還有利益、需求的因素,忙着餬口謀衣的人,可沒有心情同林黛玉吟詩作賦。

歸根結底,愛就愛了,並不是沒有緣起,只是太過複雜,我們很難說清楚。


但我想說,讀書——對某些人來說並不是消遣,而是一種靈魂的塑造。那就需要透過人物深入情節,反思自己。釵黛二人,我們必定要褒一個貶一個嗎?我們的偏好與認同,會不會

僅僅是因爲偏見呢?

人是情緒動物,我們那麼容易先入爲主,戴着有色眼鏡來看人。舉個娛樂圈的例子。大s的牀墊時間轟轟烈烈的時候,網上冒出了很多詆譭她的信息,並扒出了她殺馬特時期說過的輕浮言語。有網友評論:看這女人的惡,是胎帶的。

無獨有偶,我同時還刷到了另一個視頻:這些年人設不錯的胡歌二十浪蕩歲時也說了類似有爭議的話。有網友評論:誰沒有個青春年少。

網友評論什麼並不稀奇,但我發現自己竟然是認同的。也就是說對於相似的內容,我的觀點竟然大相徑庭。我們不自覺地去詆譭攻擊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人,對自己喜歡的人卻萬般維護。

我們看人看事,常常憑的是一腔好惡,根本毫無根據。這就是確定無疑的偏見。


對於喜歡的人,愛了就愛了,我們大可以放肆一點。她的優點,熠熠生輝,她的缺點,我承認接受理解包容。

關鍵在——不要輕易地不喜歡另一個人。對於自己可能不喜歡的人,更要保持一種客觀審慎的態度,不輕易品評。比如寶釵,我們完全可以嘗試走進她的生命深處,感受她的生命之光。她的美,其實很高級。

本真,隨性,率直,我們很輕易地會對這些詞這些品質天然的認同感,很輕易,因爲這些更接近於我們的本能。但寶釵所代表的的剋制、理性、圓融、冷靜、往重處說,是世故、乃至心機城府,這是人生存的另一種選擇。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更有遠見的選擇。

不被偏見矇蔽,不被心底的那點偏愛牽着走。也算是我們讀書人的一點素養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