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美學,飲食裏的文化

有人說中國文化裏的美是刻進骨子裏的美,是流傳千年、歷久彌新的美,也是蘊藏於傳統文化深處的美。而中國人生活中的美又離不開日常生活裏的點點滴滴,所以飲食裏的文化恰好透出生活中的美學。

由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聯合讀創出品、暢銷書作家,知乎百萬粉絲級人氣作者張佳瑋編撰而成的《中國人的生活美學·飲食》,便成爲了一部透過四季變幻,走過春夏秋冬,由古至今發現飲食文化,探究中國人生活美學之書。

中國人常說,民以食爲天。愛喫,會喫,喫得好,又能吃出文化意境之人,可以稱得上是吃出了中國人的生活美學。就像美食作家蔡瀾說得那樣:“活着,大喫大喝也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

瞭解歷史的人不難發現,中國人對於飲食文化頗有研究。從古至今諸多典籍中皆收錄着各個時期形成的飲食文化,才女張愛玲曾說:“從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個喫。”可以說中國人不僅喜歡喫,還懂得順時而食,將傳統食補與時令節氣相融合,按照四季時節來調整日常飲食。

在本書中,作者自傳統飲食文化記載中提取獨具時代特色的美食理論,帶我們穿行於四季,以另一種視角探索中國人生活中的飲食文化。文章中作者引用各類古代典籍裏關於飲食的記述,來講解古代人飲食審美、禮儀等。

比如《南京光䘵寺志》卷二所記載的朱元璋在洪武十七年六月某一天的喫食,《明宮詞》說崇禎皇帝與皇后每月持十齋,而作者也在書中稱《紅樓夢》裏的賈母、《浮生六記》裏的沈復、寫下《隨園食單》的袁枚分別代表了清朝貴族、平民與讀書人的飲食審美。

由此可見,中國人眼中的飲食文化具備了各種階層的審美認知,這種認知會隨着不同階層帶來的文化特點形成不同價值的審美觀點。隨着時代的變化,美食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不斷髮展、提升,直至形成多個具有代表性的飲食文化體系,自成一格,使其逐漸自然地在飲食中體現出生活的美學。

就像作者在書中所述:終於,飲食與其他行爲一樣,成爲一種審美活動。這大概就是中國飲食美學一路的發展旅程吧。沒有一樣美食是憑空而來的,那是一點兒一點兒地進化到如今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