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的文字 | 促就了雨天的傷感

昨天閨蜜的母親給我發來了一段視頻,她發視頻的時候我正在開會,工作時間不看手機,這是我多年來的習慣。直到工作結束以後,我纔看到她的留言及視頻內容。

阿姨留言:如果她還有機會去留學,有機會能讀博甚至讀到博士後,那麼不論生活過得有多難,我都不奢求她能留在我們的身邊,我只希望她能好好活着~🤦

我看完這一段文字就只覺得心好痛,記憶也被強行拽回了幾年前和她一起在武漢咖啡廳暢聊的那個午後......

我忍着心痛,沒有急着回覆,而是先觀看了這一段視頻。

視頻裏面講述的是一位母親對於孩子從小的教育及長大後赴英國留學的一系列成長經歷及感受,她和先生最初是希望孩子能夠變得越來越優秀,因此從小就立下了各種計劃,可當孩子真的變得非常優秀了,身爲母親,她的想法也發生了改變。

視頻的大致內容,是一位母親的自述:

我想,天下沒有哪一位父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能夠擁有一個好的未來。他們也是這樣希望着,所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予了她最頂尖最優質的教育,孩子也很爭氣,如願能夠出國留學,趕赴英國去實現她的人生夢想及價值。

本以爲,這對於父母而言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但孩子先是讀了大學緊接着就要繼續讀研究生,儘管最初前往英國的費用大概是100w,這對於他們這樣家庭來說也不是個小數目,但他們還是爲了孩子節省度日。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親的真實希望,當然是想她能夠回國發展。但他們始終是保持支持的態度直到她讀到了博士,甚至是讀到了博士後,她的生活及各項費用都可以自己解決。

那一年女兒33歲了,他們和普通的父母一樣,希望孩子有個歸宿。孩子終究是長大了,她找到了一位自己的美籍男友,又有一個環遊世界的想法,他們準備邊旅行邊想辦法賺錢來支持這個開銷。

這時,孩子的父親倒下了,別人的病牀前都是子女或者孫輩在身邊,她的眼裏滿是羨慕,母親是多麼希望孩子能夠回來,可孩子卻在某個國家的小地方,一時半會兒是肯定回不來了。於是孩子提議爲父親找一位全職保姆來照看,父親這一倒下母親也是心急如焚,父親需要全天候的有人照料,沒有辦法她只得找了一位住家保姆,可她也有她的擔憂,擔心她不在家的時候,保姆會不會對父親不好。

此刻,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源自生活,也源自對未來的焦慮。這一刻,她真的不再期望孩子能有多麼好的發展甚至是將來,而是希望孩子能夠在自己的身邊。

我認真的看完了這一段自述,心情五味雜陳,想到我自己的留學經歷,想到自己也曾在這個問題上思考過糾結過,但我最終還是選擇了回來。

似乎,在日後孝敬父母這個問題上,我是怎麼也狠不下心來,讓他們獨自去面對生活的壓力及病痛的壓力。儘管海外真的很適合我發展自己的事業,也或許會發展的比現在更出彩,但我最終還是選擇了回國,在我心裏事業再大,也沒有父母重要。

而閨蜜母親的一席話,深深刺痛了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有寫過關於她的故事。她在全國第一場“口罩風波”中就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回想起曾經在武漢咖啡廳的我們,一起討論着她即將前往澳洲留學的事情,她還沒有男朋友,還在和我訴說着她的美好願望,希望我能幫她參考,也希望我能抽時間去悉尼看看她。

當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者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時候,我們總以爲意外離我們還很遠,但其實意外是無從預料的,說來就會來。

2020年,我最極致的目標就是活着,如果可以,那就自律的活着。我活下來了,可她卻走了,叔叔和阿姨就這一個孩子,因爲承受不住那麼大的打擊,阿姨也是用了三年的時間來接受這個現實。

這幾年的時間,我的生活和工作都在忙碌且有序的進行着,經歷過悲痛和離別。現在的理想生活,會更趨於現實。大概就是,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和工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度過自己這一生。不論未來的日子會過得富有或者貧窮,我都想做我自己,哪怕生活會過得很平淡或者很辛苦,這都是我的選擇。這是我的選擇,也是她所希望看到的。

理清頭緒,我還是認真的回覆了阿姨的留言,如果她知道了您的希望,她一定會很開心,她是個非常優秀的人。我想,她正以她的一種方式在祝福着你和叔叔。

回覆完,我就又被拉回了她已逝的現實。雨天促就了傷感,我想我們都會好好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