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写什么

    如果是莫言开写作培训班,他肯定会设置进入门槛,得至少在《北京文学》等杂志上发表过作品的人,才能进入。普通作家开班的话,就没这种限制了,但是他们教的内容主要也是针对文学小白,连门都没进入的,连什么是“留白”都不知道,怎么写“意料之外”都不知道。有的四十岁了仍然停留在这个阶段。

    网上(包括短视频)看到的普通作家(也可以是文学杂志编辑),读书是比较少的,而且多半都局限于国内作家,对意识流作品,现代主义作品应该也是都没读过。反正我没见过他们讲过什么高端知识。

    虽然某些名气不大的文学杂志是看自由来稿的,但是他们也推出不了什么著名作家。大部分著名作家还是《收获》《十月》等杂志推出的,然后普通文学杂志跟风发表他们的作品。普通文学杂志要是能让普通作家成名,他们就是重量级杂志了。你写出技巧比较复杂的作品出来,普通的文学杂志编辑也看不明白。他们要是看明白,就直接去《十月》杂志任职了。比如宁肯成名后就去大刊物任职了。

    普通文学作品和文学名著的创作技巧上的区别在哪里(主要指小说)?这里主要谈的是创作技巧,不是指那种“虚无缥缈的思想”,因为思想这个东西很难去衡量,所以技巧才是衡量两者的区别(之一)。

。  文学名著的创作技巧,大部分都比较复杂,不是普通作家能掌握的。比如多视角叙事,代表的是《喧哗与骚动》。多视角叙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多个人物的视角,就是说以A的视角来看待这个社会,以及看待B或C。然后又以B的视角来看待这个社会,以及A或C。呈现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艺术效果。作家不把自己的观点加入其中,而是让角色自己说话。《喧哗与骚动》里面先是以班吉的视角来讲康普生一家的故事,然后又以杰生的视角来讲他们一家的故事。

    多视角叙事的问题在于,如果把故事串联起来。当然《喧哗与骚动》其实主要讲的是凯蒂的故事,故事里面没有凯蒂的视角,但是凯蒂却无处不在,所以整个故事围绕着凯蒂来写。但是怎么写出一个好故事来,反正我看这部小说的时候,没有一下明白它这个故事是怎么讲的,需要不断重复去读。

    双雪涛的《平原上的摩西》,这部中篇小说的结构,看起来比较复杂,但其实比较简单。我以前说他用的是多视角叙事,有人说我不懂。反正他写的也是以A的视角来写一个故事,又以B的视角写同一个故事。然后又以其他角色的视角来再写同一个故事。这样一环套一环的。多视角叙事能让“时空错位”,给人一种“不管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感觉。

    他这部小说的叙事结构很容易理解,贯穿小说的是一条破案线索,你写他这种小说的前提是得会写破案小说。具体情节我就不讲了,因为里面的故事我忘记很多。就是说,作者只要把这条破案线索讲清楚就可以了,因为人物出现的时间原因,导致这个小说出现了“时空错位”。结尾再来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就完美了。

    网剧《沉默的真相》的叙事技巧也是相当牛掰的,也是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有一种过去多少年的事情,仿佛发生在昨天的感觉。

  《红楼梦》和《金瓶梅》在叙事上差不多,虽然很多人都会说什么“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但是我没看见有谁说过这两部作品的叙事结构是什么。

  《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29年。 该小说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