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與落蘇節

今天情人節,朋友們很多曬紅包的曬花的,我想了一想,結婚後沒過情人節已經很多年了。當然,今年也不例外了,幸好,有家裏的小棉襖備好了晚餐。

有兩個菜,一個是紅燒雞翅,另一個是炒茄子辣椒。妹子說茄子實在太吸油,這一小碟費了很多油。沒關係了,反正這些年都是一邊喫一邊減,一餐多些油問題也不大。

因爲茄子的寓意也不錯,喫茄子就是祝福一個人能夠高官得中。茄子頂端的花萼據說看起來就像是一個人戴了一個帽子,所以就用它來比喻一個人能夠升官。雖然俗了點,但頗受歡迎,宴席上點茄子菜的可不是少數人。

不過,這個紅燒茄子的確費油。蒸茄子倒是省事又不費油。蒸茄子只要在煮飯的時候,把去蒂的茄子放在飯面,直接和飯一起煮熟,再用筷子夾起茄子,加入淋上拌有腐乳汁的滾油和爆好的蒜蓉,一攪一拌,就是非常下飯的菜。

做出來的賣相一般,但味道很不錯。但用秋茄爲好,最好是用那種觀音茄,綠色的,細細長長,茄端尖細如同纖纖玉指。這種茄,極嫩,極細滑,略略一蒸便爛熟如泥。

《紅樓夢》裏有關於茄子的極致做法:

“把纔下來的茄子把皮簽了,只要淨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裏封嚴,要喫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了。”

這個做法,光是看一下,就知道味道是不錯的。只是最簡單的茄子幹就已經不錯了。

秋天把茄子切片曬乾備用。燉肉的時候,把洗乾淨泡軟的茄子直接放進去,茄子幹會慢慢地把肉湯裏的油分吸收,飽脹起來,一咬,汁水橫流,直讓人垂涎欲滴。

茄子,在古時還叫落蘇、崑崙瓜、草鱉甲等。落蘇是古語,亦稱酪酥,說是茄子味道口感酥爛,味道似酪酥,因味得名落蘇。

聽說過一個和茄子有關的傳統節日,這就是江南的“落蘇節”。

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是佛教地藏菩薩的誕辰,民間叫作“落蘇節”,有人說是取“落蘇”的諧音“落得舒適安逸”的意思,求地藏菩薩保佑全家平安。

在這天晚上,長輩會在院子的四角點棒香,或是在屋檐下把周身插滿香的茄子一字排開用以祈福。

而孩子們會做落蘇燈玩。“落蘇燈”就是把茄子挖空,點上蠟燭用以做燈。有些像西方的南瓜燈呢。

不過,據說“落蘇節”的風俗現在已經漸漸消失了。但漸漸消失了的舊俗,又何止落蘇節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