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的文章把把脉

时间:48/365

中午与友人聊天,谈到写作,友人侃侃而谈,见解很是独到。发了几篇自己在简书写的文章,让他给指点指点。友人一针见血指出了文章的优劣。我犹如沐浴佛光,醍醐灌顶,灵台清明。

经常听写作老师们说,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写作定位,就请老师给你看看,分析分析,会给你指明写作方向,助力你很快的找准自己的定位,能够有个质的飞跃与发展。

虽然在简书练笔写到了80万字,但我并没有找老师给我做过诊断。对自己文字的优劣虽有个大概判断,但并不能很明晰的定位。

再者我对写过的文章也再没有精雕细琢地修改过。写完就把它弃置在简书不闻不问。每一位写作者都知道,写作,先完成再完美的道理。目前,我也只是做到了完成,从来没有想过要完美。

今天听友人给我分析我的文章,应该怎么修改,长处在什么地方,缺点不足在什么地方,前面模糊的地方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我也找到了自己需要刻意练习的方向。

我需要对自己的写作、文章把把脉,找准症结所在,开出治疗的药方。

1.从我的文章来看,长于叙事白描。一些事情的来龙去脉,发展节奏,这些我都可以交代的很分明。逻辑性梳理的比较合理。

2.写故事还是有一定的天分。故事的整体结构框架布局的比较好。

3.文章还是不能够聚焦,不能围绕一个主题中心去写作,旁逸斜出的内容较多。

比如我昨天写的这篇文章《开学第一课画一只小燕子》,文章的重点应该围绕课堂上学生画小燕子的场景去写。而我在文章的前面用了两段篇幅去交待美术课本内容的设置,虚构想象需要的条件,乡村学校的不足,孩子们的学习现状。这些内容都是题外话与主题不符,大可以把它删去。

我现在写文章还是在训练思维拓展的能力。围绕一个话题尽可能的去展开,把能想到的东西都通通的写出来,就是为了把文章写长。却忘了文章需要聚焦,需要围绕主题去写。

记得周卫英老师说过,文章并不是写的越长越好,把一件事儿交代清楚就可以了,该长则长,该短一定要短。能把一篇长文章精简修改,变短,字字珠玑也是一种非常了不得的能力。

以前,我只管把文章写长就好,写文章基本是随着意识流动,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没有统一的构思,没有素材的搜集、整理,也没有素材的整合融合。所以这样的文章只能算素材的记录,还算不得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文章。

以后,要把写过的文章再拿来好好修改几遍,也许以前的文章中可以择出不同的素材,写成好几篇文章。

4.文章缺乏场景和细节描写,没有生动性。不能让人物和事件本身展现、说话,自己作为旁观者指手画脚的地方太多。

我知道这是自己极大的弱点。我的确不会写场景,不会写细节。虽然道理我也懂得,也知道应该用五感法去把场景描写的生动细腻。可具体写文的过程中却做不到。

友人说《开学第一课画只小燕子》这篇文章中应该把孩子们在课堂上画画的反应、表现写出来,有场景、有细节,为后面的课后反思张本,反思才有了着力点。说的非常有道理。

还有《瘦了东湖,殇了岁月》这篇文,也是侧重移步换景,写了自己的游踪,却没有场景描写,没有生动的细节,没有写出东湖的瘦。文章的内容要有对比,有了以前东湖的胖,才会有现在东湖的瘦。他给我举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还有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都是写景状物的名篇,可学学他们的写法。

是啊,大家的文章就在那儿作为模板放着,我都能背诵,但我怎么就忘了去研究呢?去模仿学习呢?

这一番交谈让我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了自己刻意练习的方向。以后要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上下功夫。把这两个点写好了,我写故事,写散文就更能出彩。

友人说我的故事通过修改,也是可以发表的。这让我信心大增。

目前,就把这两个方向作为写作努力的目标吧!

找到方向,剩下的问题就是不断地刻意练习了,立即行动,写就完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