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2月12日 · 九江磷肥廠興衰錄

1958年2月12日,九江磷肥廠實驗廠籌備處成立。

地點:九江類別:工業

九江磷肥廠的老宿舍  圖源:潯城記

1958年2月12日,九江磷肥廠實驗廠籌備處成立,6月23日動工興建,10月23日試車成功,生產鈣鎂磷肥。

資料來源:《九江工業史》

老九江人都知道磷肥廠。九江磷肥廠位於今九江市長江大橋東側金雞坡村。在現在的地圖上,它已被標註爲永久停業。

Google 地圖

這座早已倒閉的企業,曾經一度輝煌,它是解放後九江沿江工業帶上興建的第一座規模化、專業化與現代化高技術企業,然而,它也是從白水湖到新港這一片區最早倒下來的國企。磷肥廠的興衰,其實和九江的關係並不大,它的命運是由國家、本省,甚至港口運輸決定的。

化學肥料生產是現代農業的基礎,其中氮肥、磷肥和鉀肥是化肥的三大主要品類,需依據土壤養分狀況和肥力特徵施用。由於江西境內土壤大多爲酸性紅壤,缺磷少氮,贛南一帶尤爲嚴重,這也是當年紅土地上糧食畝產不高的重要因素。

舊中國的工業基礎薄弱,磷肥生產能力基本爲零,江西更是沒有一家生產化肥的工廠。解放後,國家加大了對化肥生產、科研的投入,1953年開始利用國產磷礦研製磷肥和在農業上推廣使用,1957年,貴州大學工學院教授徐採棟(江西宜春市奉新縣人,後被評爲中國科學院院士、任貴州省副省長)主持高爐生產熔融鈣鎂磷肥試驗成功。

江西籍院士徐採棟 圖源:中國工程院院士網

1958年2月初,設於上海的化工部化工設計院研製出年產1萬噸鈣鎂磷肥的通用設計,主要設備爲直徑1米,容積5立方米的冷風直筒型高爐。同月,化工部批准組建首批三家鈣鎂磷肥實驗廠,急缺磷肥的江西得到了一個建廠名額,化工部將磷肥廠選址於九江城東的長江之濱。2月12日,九江地委、專署成立九江磷肥試驗廠籌備處,於6月3日破土動工。

由於贛江大橋在1963年才通車,昌九鐵路就如一段“盲腸線”,無法與江西的大動脈浙贛線連通,這也使得九江工業在上世紀40到50年代發展極爲緩慢。然而,磷肥廠設於九江(贛東北土地含磷情況較好)而不是更缺磷肥且鐵路運輸條件更好浙贛線一帶,有其特殊的原料供給與運輸背景。

江西土地缺磷,同樣也奇缺磷礦石,僅上饒玉山縣有少量蘊藏,年產僅3~5萬噸,遠遠不能滿足需要。1957年,化工部地質礦山局在湖北襄陽、荊州一帶發現了大型磷礦,1958年,國家投資建設“化工部荊襄磷礦”,該礦後來成爲了新中國三大磷礦之一,出產的磷礦調撥給供應缺磷的江西、浙江兩省,襄陽、荊州緊鄰長江,水運便利,九江港又是江西唯一的長江大港口,因此,依託外省供應原料的磷肥廠必須選址於九江,這典型的全國一盤棋的工業佈局。

九江磷肥廠高爐車間外景 圖源:《九江工業老照片》

1958年6月,九江磷肥廠動工興建,10月25日試車成功,建成年產萬噸鈣鎂磷肥試驗爐,12月生產出鈣鎂磷肥,成爲我國生產鈣鎂磷肥最早的廠家之一。九江磷肥廠也成爲江西省首家專業化、成品化生產化肥的化工企業,開創了本省化肥生產的歷史。

1959年,經省計委批准,投資500萬元,由年產1萬噸擴大到3萬噸。同年,年產萬噸的江西樟樹磷肥廠竣工投產,九江、樟樹兩個磷肥廠建成投產,爲江西磷肥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九江磷肥廠與1957年建立的九江化工廠(原名江西食鹽電解廠),啓動的九江沿長江岸線工業帶的建設,依託着便利的水路、鐵道交通優勢,在其後的十餘年間,九江煉油廠、九江第二發電廠、九江油脂化工廠、九江橡膠廠等企業紛紛興建,構成了以石油化工、電力企業爲主的城東工業區,開拓了九江現代城市工業的半壁江山。以九江磷肥廠投產爲標誌,九江的化工產業一直佔據江西省行業產值的最大比例,近十餘年來江西頭號利稅大戶都是九江的化工企業。

1990年江西石油化工企業產值與分佈  來源:《江西省石油化學工業志》

九江磷肥廠早年的發展狀況較好,產量逐年攀升。1964年進行了高爐改造,生產能力達到6萬噸。

然而,九江磷肥廠有其先天不足之處,它的原料完全依賴於外省供應,對磷礦品位要求較高,隨着化肥生產科技的發展,它的生產工藝也被後來者趕超。

1962年8月,江西撫州東鄉磷肥廠(現名江西磷肥廠)利用原東鄉鋼鐵廠遺下的13立方米鍊鐵爐,改造成年產3萬噸鈣鎂磷肥熱風腰鼓型高爐,宣告一種對磷礦石品位要求更低的生產技術研製成功,成爲了中國化肥生產歷史的重要事件。東鄉磷肥廠的產量迅速攀升爲全省第一,省內一批由大躍進期間廢棄的鍊鐵爐改建的鈣鎂磷肥企業紛紛投產。

1966年之後,由於外省調入的磷礦資源緊張,技術算不上先進的九江磷肥廠的生產能力受到限制。文革期間,工廠開發了沉澱硫酸鈣,但因成本過高而被迫關閉。1966~1976年間,九江磷肥廠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1978年,磷肥廠自籌資金5.5萬元,建成年產3000噸氮磷鉀混合肥生產線,直到1985年才生產出合格產品。1983年,自籌資金建成一套拉絲系統以生產磷肥包裝袋獲得成功。1985年,工廠又投資200多萬元,改造鈣鎂磷肥生產線,使其原年產6萬噸提高到年產12萬噸。1986年,建成了年產1萬噸聚丙烯項目。

九江磷肥廠萬噸聚丙烯廠房 圖源:《江西石油化學工業志》

藉着改革開放後的國企優勢,80年代到90年代間,磷肥廠擺脫了虧損,具備一定的盈利水平。至1990年,九江磷肥廠共生產鈣鎂磷肥130餘萬噸,約佔全省產量的15%。工廠擁有固定資產近4000萬元,職工近1000人,年產值2000多萬元,利稅280萬元。

90年代後,與九江大多數國企一樣,由於經營體制等諸多問題,九江磷肥廠陷入經營的困境,難以自拔。它沒有專注主業,卻開發諸如鍊銅、復混肥、冰晶石、編織袋、白水泥等項目,除了復混肥和編織袋(自產化肥包裝用)外,都未獲得成功。

1992年10月,九江磷肥廠更名爲江西贛北化工廠。期間不斷進行技術結構改造擴建和產品結構調整,生產能力不斷增強,虧損越來越大。

九江磷肥廠原廠址,廠房已被拆除  圖源:潯城記

2002年,因生產規模一直難以擴大,工廠的成本過高、污染嚴重,長期陷於虧損的九江磷肥廠停止生產,宣佈倒閉。2009年,廠房整體拆除。

如今,沿江的5路車車站上還保留有磷肥廠的名字。或許過些年,這名字也會被改成XX豪邸、臨江XX。這座在江西化肥產業上曾有過里程碑意義,對江西農業生產做出了重大貢獻的企業,早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終將會被人們所淡忘。

磷肥廠公交站臺 筆者攝於2022年1月

後記:2022年2月12日,本系列發佈了九江磷肥廠的故事。那一篇不到1000字,只是對工廠歷史的簡略介紹。近期筆者在研究九江港的歷史,注意到自1959年起,磷礦石就成爲九江港的大宗貨種,併爲之修建的專門的轉運碼頭。由此筆者愈發認識到,無論是一家企業,還是一個行業,其興衰更多是由大勢所決定。關於九江磷肥廠,本篇嘗試從技術、需求、產業、城市等更多的維度介紹其興盛的緣由及影響,但因筆者未能採訪工廠的老人,無法講述其衰敗的根源。

感謝您的閱讀,因筆者事務太忙,本系列無法經常更新,見諒。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馮曉暉

漫遊遐思

公衆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