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鷹的重新定義之四十

那什麼是重新定義呢?就拿二十世紀以來的服裝發展設計來說吧,簡單而言,整體過程都在不斷地減負,都在不斷地“脫”。像維多利亞時代的貴婦,除了緊身胸衣和大撐裙之外,還必須穿九件衣服和八條裙,若要外出還須加厚重的羊毛披肩和一頂插上茸毛花朵絲帶及面紗的大帽子。整體負重大概30鎊(27斤)。二十世紀簡化造型的第一人是法國人保羅.波烈,有人說他的主要貢獻是把婦女從緊身胸衣當中解放了出來,但是他的靈感主要來源於東方服飾,他曾推出一種中國風寬鬆女外套,名曰孔子。再到“高檔的窮相”以簡潔精緻而著稱的法國人可可.夏奈爾;再到英國人瑪麗.匡特一剪裁出迷你裙;再到了美國人的T恤衫,原是法國人軍服的內衣,由馬龍.白蘭度在《願望號街車》中的穿着開啓了內衣外穿的先河;再到法國人路易斯.瑞爾德所設計的比基尼泳裝,僅用了30英寸布料,揉成一團可裝入火柴盒。但就在這個看似簡單不斷減負的過程中,卻有着無窮的重新定義。意大利米蘭的過於經典,英國倫敦的過於狂熱,法國巴黎的充滿想像力,美國雞尾酒式的融爲一體,日本東京的非構築式設計,此起彼伏,蔚爲大觀。夏奈爾的高雅簡潔,珍妮.朗萬的袍式與朗萬藍,維奧內夫人的露肩變叉過肩晚禮服,格蕾夫人的“布料雕塑家”,尼娜.裏奇對夏奈爾簡單設計的否定,維維恩.韋斯特伍德的“朋克之母”風格,川久保玲的“乞丐裝”等等,猶如羣星璀璨,光耀千古。實際上單就一件牛仔裝而言,就有着幾經多次的變遷。產於法國尼姆的粗斜紋綿布,由德國移民李維.施特勞斯在美國做成了衣服;法國人弗蘭索娃.吉爾寶創造了脫色處理、洗褪色、做破洞、撕裂等故意做舊的方法,特別是用石塊洗磨的方法設計的牛仔裝系列,引起強烈的反響;日本人高田賢三又推出了受嬉皮士影響的樣式,有補花裝飾的和服袖毛衫與褲角高捲到小腿肚子的牛仔褲組合等等,重新定義的節奏始終未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