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做,好好喫

 

怎麼喫,比喫什麼,爲什麼喫更重要—— 《學會喫飯》

如果有人問:你會喫飯嗎?也許你會投去鄙視的眼神:一日三餐,誰還不會?

民以食爲天,人生在世,美食相隨。但是,生活中一些看起來再平常不過的事情,比如好好喫飯,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生活裏,特別喜歡那些認真對待做飯和喫飯的人。在他們的身上,總是可以看到生活的真味,是藏於一蔬一飯之間的。

我的朋友芝芝就是這樣的人。

芝芝早年離異,唯一的孩子也工作和生活在異地。她的生活很簡單,除了工作,唯一的愛好就是做美食,享美食。

特別是退休後的這些年,她更加專注於美食,從食材的選擇,食譜的研究,到餐具的配搭,就餐氛圍的營造,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她家的大陽臺上,始終充斥着一年四季的生活氣息:調料用的香蔥、香菜、蒜苗;日常蔬果檸檬、聖女果、百香果、小黃瓜、生菜、茄子、蘿蔔……總是鬱鬱蔥蔥,生機勃勃。

覺得她就是一個完全而孤獨的美食者,不懈殆一日三餐,不辜負每一樣食材,將一個人的日子過得充實而浪漫。

紅色的鍋,白色的盤,金邊的碗,精美的勺;

一支小花,一張桌布,一塊小墊,一隻蠟燭,一隻黑貓,一條白狗;

一個愛心蛋,一碗七色湯,一份煲仔飯,一盤白焯菜,一杯花果酒;

既是生活的日常,更是每日的美好。

常常被她總能將日常之事昇華到治癒美學所感染,不知不覺中,自己也慢慢開始關注一日三餐,開始被廚房中的溫暖氣場所吸引,被餐桌上的一碗一盞所打動。

她說,當你被生活所擠兌的時候,最好的療愈方法,就是回到廚房,認真地爲自己做一頓飯,然後去好好享用。

原來,好好做飯,好好喫飯,就是好好生活。

社會有時會讓我們悲傷,生活有時會令我們困惑,可是不管如何,都務必好好對待自己。走進菜市場,就能感受到最接地氣的人間煙火;好好做一次飯,犒賞一下委屈的脾胃;一頓飯,也可昇華爲對自己和家人的愛。

當你全身心的從選食材開始,就已經走向了愛與被愛。臺灣美食家蔡瀾曾經說:如果你覺得生活食之無味,那就好好做一頓飯,好好喫一頓飯,你會發現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在裏面。

孤獨的人,更要好好喫飯,因爲食物有治癒悲傷、分化痛苦、排解孤寂的力量。

尋常的食物通常都沒有浮誇的外表,更容易通達人性,與生活靠得更近。所以,人們常常憑藉一撮蔥花,一盤素菜,一個雞蛋,一碗米飯,就能抵達滿足的彼岸。

年少時,美食是味蕾間的記憶,是父母愛的表達,是孩子心中最純的期待。

而現在,美食是從對好食材的幻想,是菜場裏的你來我往,是一個人與食物間靜靜的交流,是在鍋碗瓢盆的交響中,成就出的秀色可餐。

外面好像越來越熱鬧,日子好像越來越孤獨。而善待自己,好好做飯,好好喫飯,慢慢成爲最能自我療愈的一種生活方式。

不被時間束縛,不被他人打擾,認真地對待一日三餐,幸福地填飽肚子,則是一種悠閒自得的日子。

學會認真做飯。因爲專注,會讓食物中的能量被更好的激活,從而釋放出無以倫比的迭加呈現。於是,做飯的過程,也變得生動而有趣。

學會好好喫飯。心存正念,與每一口食物產生連接,覺知慢爵細嚥中的每一種味道,是怎樣讓自己產生味蕾的滿足感,腸胃的支撐感,身體的飽和感和內心的幸福感的。

做飯的過程,如果能靜下心來,就會看到蔬菜的每一條生長脈絡,每一顆晶瑩飽滿的細胞,每一片葉子或舒或卷的理由;就會感知每一粒大米,如何在沸騰的水中翻覆,怎樣將自己小小的身軀從幹萎變得飽滿而圓潤的。

食物是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另一種東西,從而完成自己短暫而充滿能量的一生的使命。而人類,在接受了大自然的無窮饋贈之後,是否也應該常存感恩之心呢?

煙薰火燎的廚房,盛滿了生活的細節,既簡單又繁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而來時的食物,全都變成了各自不同的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