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倒在了寒冬裏


熟悉共享單車的人都知道,曾經的ofo和摩拜單車被稱作是共享單車市場的「哼哈二將」。它們不僅攪動了移動互聯網的大市場,同樣將人們的出行方式進行了改造。不得不說,曾經的ofo是神奇的,它不僅能夠在資本市場上受到追捧,更是引領了共享單車市場創業大潮的來臨。然而,正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存在,卻逐漸從高光走向落寞,直到倒在了封神的路上。


有人將ofo的失敗歸結爲創始人在融資上的失誤角色,有人則認爲共享單車的模式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無論如何,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共享單車這樣一個誕生於移動互聯網創業浪潮裏的存在,這樣一個曾經被看成是移動互聯網模式的標杆之作,終究還是沒有談過時間的洗禮,最終還是隨着移動互聯網浪潮的退卻而退出了歷史舞臺。


透過ofo的興衰沉浮,我們可以看到移動互聯網大時代的跌宕波折,我們更可以領會真正意義上的成熟的商業模式應當可以穿越週期。當ofo倒在了寒冬裏,我們除了唏噓之外,或許更多地是獲得些許的啓示。這些啓示並不僅僅只是爲移動互聯網做結,同樣可以爲我們即將開啓的數字經濟時代作序。


成敗由資本,ofo不自由


覆盤ofo的興衰成敗,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資本在其中始終都扮演着相當重要的作用。用「成也資本,敗也資本」來形容ofo一點都不爲過。然而,透過ofo的遭遇,我們或許應該更多地想到的是,如果僅僅只是將自身的命運與資本深度綁定,而沒有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的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那麼,當資本的紅利不再,一切或將重頭開始。


其實,並不僅僅只有ofo,幾乎每一個誕生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玩家,幾乎都對資本抱有同樣的態度。他們的終極目的和意義就是爲了獲得資本的關注和青睞,他們所有的打法和做法幾乎都是爲了投資本所好。事實證明,一味地以資本爲終極追求,一方面可以他們成爲資本的寵兒,同樣地,當資本的偏好改變,他們同樣可以成爲資本的棄兒。


從這一點上來看,ofo是不自由的,它的命運完全掌控在別人的手中。透過ofo,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在資本之外,找到一條真正適合自身的發展新路子,並且讓自身的發展不會受資本的喜好,資本的進退爲轉移,或許纔是真正確保一家企業行穩致遠的關鍵所在。僅僅只是將資本當成是一個錦上添花的存在,而不將它看成是自身的生命線,纔是確保ofo們可以走得長遠的關鍵所在。


興衰皆流量,ofo不長久


ofo何以受到那麼多的追捧?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它的背後其實是有着龐大的流量作爲基礎的。可以說,流量成就了ofo。正是因爲如此,我們纔看到了在爭奪流量的問題上,ofo與摩拜之間打得不可開交,你死我活。然而,如果僅僅只是將自身看成是一個流量的收集器,而沒有真正將流量沉澱,那麼,縱然是再多的流量都僅僅只是一種虛妄而已。


ofo同樣用自身的遭遇爲我們證明了這一點。不得不說,以往的ofo是一個流量的聚集地,而之所以會有那麼多的流量,其實是建立在流量的紅利基礎以及自身的投入之上的。如果沒有這兩點,那麼,ofo或許並不會成爲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明星企業。僅僅只是將自身所有的生命線都歸結到流量的身上,並且這樣一種流量是建立在龐大的規模優勢之上的,那麼,等到這樣一種流量與規模共存的模式不再,一切都將從頭開始。


現在,ofo正在遭遇的,正是這樣一種狀態。一方面,ofo業已無法藉助規模的優勢來獲得流量;另外一方面,ofo同樣無法找到一個真正可以讓流量留存的正確方式和方法。僅僅只是將自身的命運與流量相掛鉤,必然是無法長久的,必然是無法持續的。


這一點,在當下的市場背景之下,表現得更加客觀和直接。我們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了留量上,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了與實體經濟、實體產業的深度結合上。可以說,只有以這樣一種標準來發展,只有真正跳出流量的陷阱,在新的模式之下,找到新的商業模式,才能將自身的發展長久。


當ofo倒在了寒冬裏,我們更加思考的是,以流量爲主導的商業模式的問題和弊端,我們需要更加思考的是,互聯網的本質和原始奧義。只有認識了這一點,只有真正找到了一條有別於ofo的發展新路子,才能真正將自身的發展帶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


左右是平臺,ofo不優秀


當ofo倒在了寒冬裏,特別倒在了這樣一個以去平臺化和去中心化爲主導的寒冬裏,我們需要看到的是,移動互聯網式的平臺模式,其實並不是萬能的商業模式,更不是足夠優秀的商業模式。當我們僅僅只是以平臺和中心的模式詮釋所有,而無法找到一條足夠獨特,足夠優秀的商業模式的時候,一切或將從頭開始。


儘管ofo、摩拜都在用共享經濟的概念來定義自身,並且將自身看成是共享新經濟的代表,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它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比較濃厚的平臺經濟的特點。歸根到底,ofo僅僅只是將互聯網式的平臺模式在共享經濟的身上得到了放大而已,而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創新。


如果ofo僅僅只是一個平臺,並且不是一個足夠龐大的平臺的話,等到平臺模式生存的土壤不再,一切或將歸零。從這個角度來看,ofo更多地需要發揮的是,某一個大型生態的一份子和組成部分的角色,而非是一個獨立的平臺的角色。因爲僅僅只是以共享單車的體量,業已無法支撐起這樣一種平臺模式的發展。或許,這也是摩拜投身到美團的懷抱,而青桔單車則在滴滴的大生態下可以繼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當平臺成爲了ofo的唯一註腳,並且無法支撐ofo繼續發展的時候,ofo是不優秀的。這樣一種並不優秀的商業模式,可能在資本和流量的紅利尚且存在的大背景下,可以獲得繼續的發展。但是,等到掩蓋它的問題和弊端的外衣不再,ofo必然會暴露在大庭廣衆之下,最終必然會加速它的失敗。


對於當下的玩家們來講,如何找到一條摒棄平臺的發展模式,如何找到一條與產業和實體深度融合的發展模式,或許纔是保證它們可以獲得長久發展的關鍵所在。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不斷地衍生出互聯網的新模式、新技術,並且在這樣一種新模式、新技術的基礎之上,不斷地找到去平臺化和去中心化的發展新方式,纔是保證它們可以獲得持久發展的關鍵所在。


結語


當下,一場寒冬正在各行各業上演着。因此,用ofo倒在了寒冬裏來形容它所遭遇的一切,或許是再合適不過了。然而,透過ofo的遭遇,我們或許並不僅僅只是看到它的敗局本身,而是需要更多地看到的是,它的慘敗帶給我們的諸多啓示。以這樣的啓示爲出發點,不斷地找到適合自身的發展新路子,或許才能讓我們規避掉新浪潮下的雷區,從而走上一條更加持久且全面的發展新道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