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詠唐僧玄奘

        在1378年前的今天,公元0645年02月25日 (農曆乙巳年正月廿四),唐僧玄奘,由天竺取經回到了京城長安(現西安)。

          萬險西天路,玄奘矢志探。
        不畏風霜雨雪,孤行戈壁灘。
                    朝夕晨暮彌道,
                    天竺尋覓梵本,
                      求法意志堅。
          萬里征途路,禪心漫雲天。

          十七載,取經路,心正念。
        萬卷浩文,大乘教義箴語宣。
                    無遮大會論識,
                    辯度天聽圓缺,
                      名聲譽空前。
          雁塔望風煙,凱旋布佛言。

        玄奘(公元0602年-0664年),俗姓陳,名禕。出生於隋朝仁壽二年,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中國漢傳佛教唯識宗創始人,佛經翻譯家。13歲出家,21歲受具足戒。曾遊歷各地,參訪名師,學習《涅槃經》《攝大乘論》《雜阿毗曇心論》《俱舍論》等經論。因爲感到各師所說不一,各種經典也不盡相同,於是決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

        公元0629年(唐貞觀三年),玄奘從長安出發,西出玉門關,由姑臧出敦煌,長途跋涉,翻過終年積雪的凌山(今穆索嶺),到親葉(即碎葉),渡過烏游水(阿姆河),登臨鐵門關(今阿富汗境內的巴達克山),通過吐火羅,輾轉到達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進入當時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師從戒賢學習。不久,開始遊歷印度各邦國,宣講大乘佛教的教義,名聲鵲起。公元0642年,戒日王特意於首都曲女城爲玄奘舉行了無遮大會,主講《攝大乘論》《唯識決擇論》。20多個王公和5000多名大小乘佛教、婆羅門教高級學者參加了大會,與會者沒人能駁倒他,因而獲得了“大乘天”的尊號。會後戒日王請玄奘騎象巡遊天下,宣講說法,一時間在印度掀起了“中國熱”。

        公元0645年02月25日(唐貞觀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玄奘攜梵文大小乘佛教經律論共520篋,657部,以及各種佛像回到長安。歸國後受唐太宗召見,住長安弘福寺,後又住大慈恩寺。其後,從貞觀十九年開始,約二十年間,主要從事譯經事業,先後譯出大小乘經論共750部1335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經》《解深密經》《大菩薩藏經》《瑜伽師地論》《大毗婆沙論》《成唯識論》《俱舍論》等,對中國佛教思想影響頗大。他還曾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論》譯爲梵文,傳入印度;將入印路途見聞撰寫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

        玄奘的此次西行,歷經十七年之久,行程五萬餘里,走過了一百多個國家。

        玄奘病逝於唐高宗麟德元年(0664年農曆二月初五),葬於長安興教寺(在今西安市南郊)。

注:圖片源於網絡,若侵權告知即刪
詞牌名:水調歌頭·詠唐僧玄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