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荒牛、孺子牛还是拓荒牛?

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在深南大道的深圳市委门口,有一座重4吨、长5.6米、高2米、基座高1.2米,以花岗石为基座的大型雄牛铜雕。这头健壮的雄牛全身紧绷,呈现出具有张力的肌肉线条,牛头抵向前面,四腿用力后蹬,牛身呈现出竭尽全力的负重状。牛的后面是一堆盘根错节的老树根,一部分已被拉起,剩余部分仍深深地扎在地下。整座铜雕的造型呈现出埋头苦干、开拓进取、奋力向前的劲头,被誉为深圳精神的象征。关于这座铜雕的名字却众说纷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叫法。

1. 艺术家称它为“开荒牛”

这座铜雕的创造者是广州美术学院的潘鹤教授。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当时的深圳市委找到潘鹤教授,请他为特区做一件标志性的雕塑。潘鹤深思熟虑后提出要做一头“牛”。他说“因为我们这一代人与牛很有缘分,开始是俯首甘为孺子牛,新中国成立后做了‘牛鬼蛇神’,现在国家荒芜了,要重新开荒了,责任落在我们身上,就做开荒牛。”

潘鹤教授在关外宝安县办事的时候,偶然看到两块老树根,顿生灵感——辛亥革命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将中国的封建大树砍掉了,但是树根还在,搞特区就是要“垦荒”,要拔掉这些“劣根”。如果在“开荒牛”的后面再加上这个树根,正好意味着“特区”干部要铲除旧根,把封建意识、小农意识、保守思想和官僚作风连根拔起。潘鹤在市委招待所住了几天,向市领导提出具体的方案,经过与市领导同意,《开荒牛》的方案就这样敲定了。

当《开荒牛》的制作预算出来后,深圳市财政局的一位领导不理解做头假牛为什么要这么多钱,预算没有批下来。潘鹤教授只好自己垫资,开始了工作。这位领导自认为负责任,但梁湘知道后,批评他思想落后,将其调离了原岗位,《开荒牛》的经费这才得以落实。这个故事意味深长,我们很难苛求这位官员,因为他以前没有经历过城市雕塑这种全新的事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人们对新事物的思想认识和观念。

1984年,铜雕《开荒牛——献给深圳特区》获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金质奖。目前,这个作品藏于中国美术馆。

2.官方和主流媒体称它为“孺子牛”

对于《开荒牛》这个名字,当时就有人提出疑问:“我们将来开完荒到底还要不要做牛呢?”梁湘说:“牛肯定是要做的,人民公仆就是人民的牛,人民的孺子牛。”于是,经过深圳市委领导班子讨论后,便将《开荒牛》的名字改为《孺子牛》,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意思,并将“孺子牛”三个字刻在了雕塑的基座上作为作品名。从此,深圳官方和主流媒体都称它为“孺子牛”。

这座铜雕的重大意义,开始时很多人都不懂。直至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来深圳时,看到这个雕塑并表现出非常的感动,读懂了艺术家的用心,她说《孺子牛》不仅是深圳特区的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标志。这才让这座铜雕留存至今,并逐渐深入人心。

1984年12月,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来深圳参观。她看到这座雕塑后非常喜欢,深深地被这座铜雕吸引了。当时市委安排了一次会议,大家都在会议室等候她,老是不见她来。原来她在楼下一个人看雕像。她专门把参加会议的同志在开会前召集到《孺子牛》雕塑前合影。她对大家说:“‘孺子牛’精神不仅仅是特区的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她语重心长地对深圳市委市政府负责人说:我在市政府门口看到一条雕像的牛,叫孺子牛,这代表了同志们的工作精神和意志,代表了同志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20世纪90年代,厉有为曾担任深圳市委书记。他退休以后写过一首题为《血路》的诗:“风口浪尖弄潮头,改革必伴热血流。血路杀得伤遍体,夕阳染红孺子牛。”在这里,《孺子牛》不仅是深圳市委大院内的铜雕,也成为深圳特区“拓荒者”的精神象征。这首诗形象地表现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后的二十年,主政深圳的官员特有的心理感受。

1999年,深圳市委决定把《孺子牛》雕像搬迁到市委门口。因为太多市民想要进去市委大院和《孺子牛》合影,所以决定将铜雕整体迁到了市委大院大门口外的花坛上。同时,市委大院围墙后退10米,为市民再献出一块绿地,方便群众、游客和《孺子牛》合影拍照。雕像放置地点的变化,呈现出深圳城市空间不断开放、雕塑艺术走向公众的过程,也反映了公共艺术的民主化进程。

3. 普通市民称它为“拓荒牛”

现在,“开荒牛”铜雕已经成为深圳的城市象征,成为深圳人“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精神象征。

然而,深圳的大部分普通市民,既不像艺术家那么了解这座雕像的创作历史,也没有接受官方赋予这座雕像的名字,而是给它取了一个新名字,亲切地称它为“拓荒牛”。“孺子牛”更侧重于道德形象方面,而“拓荒牛”更能传达一种敢闯敢干、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深圳特区精神,因为它也更能在深圳获得广大普通市民的认同。

20世纪80、90年代,深圳经济特区的创业者们像“拓荒牛”一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被视为“拓荒牛精神”最出彩的内容,也是深圳精神最珍贵的财富。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调来深圳经济特区“垦荒”的干部,还是奉命建设深圳特区的两万基建工程兵,都是“拓荒牛精神”的代表。

如今,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已经有40多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目前正在努力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要继续发扬“拓荒牛精神”,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争创佳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