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需要階段性被整理的

過了40歲,我開始有種莫名的危機感。

雖然從傳統來看,我的生活品質是在穩步上升的,別人看起來似乎也還不錯。但我自己明白,這是一種由內而外迸發出來的恐懼感。更確切地說,像是一種本能,一種邁入人生下半場的生存本能。

我逐漸意識到人生的全程不是馬拉松,也不是鐵人三項,更像是一場綜合的競技體驗。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前半段前段類似,規則相同。對大多數人而言,學習、考試、初入職場,拼的東西都差不多,每個年齡階段,都有相對清晰的評價標準,都能設定明確的目標,幾乎通過單線性的努力就能做到,努力也有方法可依。

第二,越往後走,考量的標準越分化。每個人會在自己的領域發光,有的拼的是速度,有的拼的是耐心,眼前的得失不足以影響你的成就,而更取決於你選擇了什麼賽道,這時候就是各顯神通,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有人風光過後是低谷,有人默默無言一路前行,論價值,人人都有,無從評判,別人的模式你也照搬不來。

第三,從競技轉到體驗,從心態上變得柔和,學會與真實的自己和解。邁過了這個階段,我才認爲人生才露出了一點智慧的光,之前再大的成就,與之相比,都是小聰明罷了。

想明白了這點,我開始慢慢找到自己感受到的緊迫感的源頭,我並沒有可以喚醒自己智慧的覺知,它真的就是本能。提醒你,開始要花點時間,整理自己的人生。這個提示到來的時間我想是因人而異的,我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去感知和思考,有了一些粗淺的答案。而有些人,或許比我更早明白,或許更晚,但總有這刻。

整理人生,聽起來是一個很龐大的話題,但做起來也很簡單,只要做好四種整理,下半生的人生能夠更愉悅和自由。

整理空間:所有目之所及的自己的活動空間,越是頻繁沉浸其中的,越是應該優先整理的。牀鋪、辦公桌、房間、辦公場所......大到你要經過哪一條路,去到哪一個地方。瞭解自己的偏好和感受,在什麼樣的空間和環境裏,會讓自己最舒服,如果不得不去你不那麼喜歡的空間,也要知道做些什麼努力盡量讓自己舒服。比如說,如果你不喜歡酒局,大可以建議換成茶室,簡單直接,不將就,更不委屈自己。

整理關係:家庭關係、業務關係、朋友關係、親子關係都需要在積累過後開始整理。一度我們認爲,通訊錄上的朋友越多,我們的人脈越廣,於是我們不遺餘力地擴張版圖,試圖建立與這個世界更多的鏈接,通過努力,我們確實完成了原始積累,其中也有更迭,但重在積累。但不知不覺中,我們也忽略了很多有質感的關係,比如父母親情,比如孩子,比如愛情,比如老友......我們需要對關係進行新一輪的整理,不斷刺激記憶,還原一些歲月磨礪下被我們忽視的珍寶,讓它們重見光明,我們還要清減一些無效的社交,將關係評定的維度更立體化,讓有效的關係變得更深入,更持久,這樣讓能使我們的生命從二維的平面立體起來,厚重起來。

整理時間:越到下半場,時間越是一個私人化的選擇。年紀越大,時間就越是顯得珍貴,整理就更能顯得出價值。首先是清理出完全浪費使命的時間花費,比如躺平擺爛,比如情緒化、比如漫無目的......,其次就是個人的選擇,你認爲什麼事情對你而言是重要的,就在什麼事情上花費時間,沒有值不值,是你願不願意,這個選擇不是一週一月一年的選擇,而是更長時間內你的期許和偏好。整理時間不是管理時間,不是一定要把時間充分利用好安排好就是管的好,而是說不論做什麼,哪怕是爲了清淨地喝一杯茶而損失了一個重要客戶的生意,你要認清這是自己的選擇,而不必去懊惱或者患得患失的一種篤定的認知。

整理能力:能力的整理需要一種越來越清晰和準確的自我認知。每個人都有夢想,各種各樣,隨着不斷經歷社會的毒打和自我審視,要越來越清楚自己的能力邊界在哪裏,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哪裏,不強求一定要在自己並不擅長的地方做的比別人好,也不強求一定要死死停留在自己並不喜歡的領域,否則,看起來你足夠堅韌,你足夠努力,但你卻可能輸掉自己的整個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