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之家》愛上後媽的禁忌之戀。愛,戰勝道德與法

我們的愛,或許會傷害很多人,但是卻又不得不愛。

《玻璃之家》講的是一個31歲的成年兒子愛上37歲後媽的故事。穿插其中的是與父親絕對權威的對抗和這份禁忌之戀在道德與法上的糾結。

他對她的好感幾乎是一見鍾情式的。就像幾個月前的一面之緣,她看上了上衣他看上了褲子,各取所需又配對上完整。

也許因爲有過“邂逅”,有過所見略同,他們熟絡的很快。

這本是一件好事。家裏來了女主人,久違的升騰起煙火氣。

老江湖的父親很快覺察到大兒子仁志與妻子黎的異樣,那異樣也許只是他們在一起總是有說有笑而已,卻被無限放大成妒忌猜忌之火。

“這件衣服領子太低了,你以後別穿了。”“你不要自不量力,你學歷低又沒有一技之長。我的世界是你觸及不到的。離開了我的家,你能去哪裏。我的妻子有病,工作就不去了...”

那樣一個精神飽滿,想要努力幸福的女人,短短10個月婚姻就枯萎了下去。她努力討好,小心翼翼,卻又似乎永遠無法令丈夫滿意。她不斷壓縮自我,成爲聽話的工具人,連自己都可憐上了自己。

悲傷的時候看月亮都覺得特別美。那美,也是悲涼的美。

如果她能生活的好好的,那他會剋制,會祝福吧。畢竟母親空難後,是父親一人帶大了他們兄弟兩,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他是喜而樂見父親有個新開始的。

可是仁志分明只看到她的忐忑她的眼淚她的掙扎。

不知道是這激發了他的保護欲,還是爲一開始的重逢在隱忍某種情緒,他覺得自己應該站出來,帶她走。

他搬家了。他要在禁區裏破繭而出昂首闊步,不管是爲人子的孝,還是爲男子的蠢。就算越陷越深在所不辭。

她目送他遠去。她是不敢追隨而去的,或者她還是抱着最後的希望的。與丈夫相識,或丈夫曾給她的慰藉,是她珍貴的記憶。

她那樣一個過早失去父母,被親戚認爲不祥而遠離的人,實在太渴望家庭的歸宿和溫暖了。

她只是抱歉。抱歉因她的到來,這個家像玻璃一樣脆弱。

過度過分的被要求是一劑毒藥。她筋疲力盡,疲憊不堪。

被貶低,被打壓,被絕對掌控,不過因爲手心向上。可是她又不是沒貧窮過,雖然經常爲下個月房租着落頭疼不已。

最後她放棄了。她的行李再簡單不過,就像她來到這個家的初衷一樣。從此她不想依靠任何人,從此必須接受生命裏註定殘缺和難以如願的部分。

既然走了,就是放下。

既然是放下,爲何還有思念。

既然有思念,爲何一而再拒絕仁志的心意。

因爲禁忌啊。因爲在道德與法上,這樣的自私都是惡劣到不允許發生的。

不止對她的唾棄,還有仁志的大好前途。但她知道,她再也回不去,也不會回去丈夫的家了。即便丈夫在她面前痛哭流涕,要痛改前非。她深知丈夫的“可怕”,她更知道自己心裏有了人。

與父親的政見不和,像理想被澆灌了一潑冷水,冰到了骨子裏。他輸的懵懂,又輸的徹底。他終究是紙上得來終覺淺,他一團糟一肚子失意,又如何撐起對一個女人的守護之重。

曾經你奔赴我而來,我猶豫不決。那麼我現在奔赴你而去,請你接納。

如果這裏的空間和流言容不下你我,天涯海角也沒有關係。

或許人就是這樣的吧。在某個時限內,離經叛道,果敢強硬。遍體鱗傷也會義無反顧。也許當初的選擇,在幾年之後連自己都無法理解,又覺得突破的無比正確。因爲人生,不是隻做值得的事情。

仁志,當不了爸爸的好兒子了。但他知恥也勇。

不多久後,黎的丈夫在離婚協議書上籤了字。那是妥協,也是成全。

只是原諒與被原諒,釋懷與被釋懷,從此都只能千山萬水遙遙相對了。這份三角關係,永遠無法三人行,永遠無法光明磊落,永遠衡量不出得與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