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讀書筆記

今天又收到一本喜愛已久的書老版本,雖然不是實體書,但是那種驚喜很意外

我喜歡這本講柳比歇夫的書

簡單但是直擊本質

我們努力,堅持都是爲了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本質都是服務於生活

不要覺得一本好書

一場聊天,一次愜意的電影就彷彿虛度光陰一樣

工作是爲了讓自己更開心,生活的更美好

怎麼低損耗,高產值也是書中的出發點

如果人生有選擇,大部分人愛幹自己喜歡乾的事情

比如我喜歡金融 ,雖然被坑無數次,也挫敗感無數次

就跟暴揍n多次後還能不要臉的繼續試錯

挫敗感,那段時間本身就找不到那種活下來的意義,又加重挫敗感,抑鬱到極致

說不上爲啥,就是毫無興趣,對所有的事情沒有興趣,厭煩一切麻煩我的事情,算是自我否定到極致

好在現在好很多了,跟着朋友去蹭飯聽音樂會,曉得四川麻辣豆腐的厲害,也聽了場值得票回的音樂會,聽梁祝的時候,突然意識到,我很討厭那種小情懷,尤其喜歡俠義大道

不喜歡憂愁善感的人生,這大概是相比紅樓夢裏面的綿裏藏針,人情通達,我更喜歡那個猴子和武俠世界裏面的快意恩仇


你有權利討厭別人,也有權利拒絕一切讓你不舒服的事物,只要足夠坦率,真誠面對自己,就沒啥不好意思

不用給任何人的事情去產生矛盾感情,沒有必要,太糾結,就是內耗

柳比歇夫的書不是第一次看了

這算第二次,可能心界開了

意識到時間是自己的,是爲了幹自己喜歡乾的事情,而不是被動被影響 覺得那是你喜歡的,其實人是有域值,達到一定程度,就停止了

統計時間應該是幫助你察覺到喜歡,投入部分,比如我堅持每天聽新聞,察覺市場價值和新聞政策的微妙關係

也願意去看那些複雜,玄之又玄的分析師的話語,然後思考,雖然也不斷被坑,但是好像內心覺得是必經之路,好像有時候覺得有些好笑,爲自己貪婪結果中了埋伏

順應市場,等待時機,跟隨選擇

坑多了就是豐富的爬坑經驗了

試錯多了,就知道套路,也增加了更多有意思的見識

明白市場是喫一口就跑就行,明白價值高的地方坑都是值得守候的

柳比歇夫把喜歡的工作當休息,其實也是把工作當成喜歡的事情,統計自己喜歡乾的事情花費的時間,說實在話沒有長篇大論,本身就是很享受的過程,我看金融也沒覺得枯燥,看新聞也沒覺得枯燥,統計是爲了別讓自己更癡迷而長時間變成麻木,失去樂趣感,變成沒有目標的瞎逛,和逛衣服一個道理,逛久了,大概率一件也買不成,糾結的更多,增加心裏負面情緒,而控制時間,卻能增加成就感,時間越短,選擇越是接近本性

這個和書裏面是不一樣的,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個的玩法,沒有統一的標準

在我眼裏柳比歇夫是一個很喜歡探索研究,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槓精精神,爲了這個天性,他好奇,想做的事情太多,而某些東西又沒法繞過去,無法讓他達到集中於人世間無關,閉關修煉那種環境,所以他妥協了,找到時間這個固定值然後去解決掉他並不喜歡的事情,然後分配時間去幹他喜歡的各種事情,儘可能的貪婪去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情

毫無敷衍,也不是爲了目標,而是滿足自己內心的好奇心,還有證明自己獨特見解的地方,否則光靠堅持,光靠熱愛,如果我不是真的很喜歡這本書,我也不會有這種角度去解讀他,也不會一口氣寫完近二千字的文,所以人在幹自己喜歡的事情,時間是飛快地,精神上愉悅的

有一次,一位年輕的科學家表示非常欣羨柳比歇夫那

種從容不迫、順利安適的生活。柳比歇夫以其一貫的作風,

把自己所有的倒黴事兒開列了一張清單作爲對他的回答:

“五歲,從柱子上摔下來,摔斷了胳臂

八歲,一塊板壓壞了腳;

十四歲,在做昆蟲標本切片的時候,割破了自己的手,得了

敗血症;

二十歲,急性闌尾炎;

一九一八年,肺結核;

一九二年,格魯布氏肺炎;

一九二二年,斑疹傷寒;

一九二五年,最嚴重的神經衰弱;

一九三年,由於康德拉節耶夫事件,幾乎被捕;

一九三七年,列寧格勒(全蘇植物保護研究所)危機;

一九三九年,在游泳池跳水沒有跳好,得乳突炎;

一九四六年,飛機失事;

一九四八年,全蘇列寧農業科學院例會後被整;

一九六四年,摔交,後腦猛撞在冰上;

一九七年,摔斷股骨腰……”

上列清單中還未包括其它許多事故。他具有高度的“出

事能力”。他不善於迴避不愉快的事件和危險的爭執,也

不善於躲開滑溜難行的地方。一旦摔交,那就摔得頭破血流

柳比歇夫顯然不善於剋制

自己。他經常迷上同他完全無關的東西,糾纏到同他毫無直接關係的辯論中去。倫理學的各項公設同他又有什麼關係呢,在這方面有的是哲學方面的專家;他又何苦去寫五十

多頁的《評勞合喬治回憶錄》——這麼做實在是太過分了,

是不能允許的!只有無所事事的學究纔會這麼做……

有這麼一句古老的諺語:一個醫生,如果他僅僅是一個

好醫生,那他就不可能是一個好醫生。對科學家當然也可

以這麼說。一個科學家如果他僅僅是一個科學家,那他也

就不可能是一個大科學家。當想象力和靈感消失時,創造

性的源泉也就枯竭了。創造性的源泉也要求兼及旁騖。否

則科學家就只剩下追求事實了。

……分心旁騖後來在他工作中佔據越來越多的地位。

他自己也抱怨自己無法抗拒周圍環境的誘惑,但我想他恐怕也無法控制自己的迷戀。他不善於遵守自己思維方面的定量飲食制,在這一層意義上,他是一個垂涎珍饈美餚的老饕。每當他強有力的邏輯思維碰上什麼具有無限誘惑力的東西時,他就無法控制自己

所以他控制時間,把自己那種心無旁騖分解出來,可以去做更多,更長久的喜愛事物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靈魂

他的好友們勸過他,並且很尖銳的批評過他,他們的意見歸結到一點:科學家的工作應當去解決

自己直接擔負的任務。他們認爲,學術批判在解決重大問題上,只起次要的作用,“這在更大程度上屬於策略、政治,而不是學術爭論。這些問題應當讓黨和政府去管。”

擔心是理所當然的,理由是明智和有遠見的。正如前面所說的那樣,他曾不得不同研究所領導發生衝突,並被迫退職。後來他的正確性總算得到承認,又被召了回去。再過若干年,在那正義必然勝利,惡行照例受到懲罰的美好的將來,一切都好辦,但眼前,人人都可以向他提出:瞧,結果怎麼樣,值得這麼做嗎?

不過他很快樂不是嗎?

充實快樂的槓精,對自己足夠坦率,怎麼不可愛,又有胸懷大義的較真

科學家應該離人情事故遠一點,離興趣更近一點,離真誠更近一點,離大義,離人類利益更近一點,心無旁騖的去熱愛自己所探索的世界,所以毫無敷衍,高產高質量的一生也是必然的

他的時間管理更多是爲自己熱愛的天地,找到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

熱愛的迴歸熱愛的,其他迴歸其他,無需完美,但是過的足夠坦率有趣

他的時間統計法象過去爲他的長處服務一樣,開始馴服地爲他的弱點服務

因爲省事啊,生活中很多麻煩事情只需要做一次,下次重複即可,不需要耗費更多時間投入進去,樂趣也不是在此

除了時間統計法之外,他還有幾條守則:

“1.我不承擔必須完成的任務;

2.我不接受緊急的任務;

3.一累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睡得很多,十小時左右

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結合在一起。”

我能堅持寫文章,堅持看書寫讀後感,不是爲了某種刻意的目標,而是樂趣和好奇心,我喜歡去看那些偉人靈魂深處的璀璨光芒,喜歡去分享自己有所得到的精神養分,如過能夠幫助到人,也是一種榮幸,也喜歡探索自己未知的奇妙冒險之旅,一本書一個靈魂,一個神祕的精神世界。

本書及讀書筆記用時1小時22分20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