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最減負

梁實秋最喜歡線裝書,單是書的樣子就能給他一種莫名的開心,這種對書的喜歡是由心底而發的。

當然真正讓他感到不捨得的是書的內容。

木心說,每天都要讀點書。

很多人都有讀書的習慣,有的會堅持每天睡覺前看兩頁書,無論怎麼忙怎麼累都不錯過閱讀時間。

網絡深入到當下生活,很多人在逐漸失去閱讀的興趣和能力,有的還失去了書寫能力。

所實體書捧在手裏閱讀和看電子書是不一樣的,和聽書也不一樣。就像中醫一定是要把病人來到眼前,望聞問切一番,才能夠對症下藥,要不然,遠程錄一段像發給醫生,然後就開方子,這多高效。

但能這樣做嗎?

記得我小學時,老師讓我們學習漢字,寫作文,都是從不停地寫,不停地抄課文開始。

如果有條件,用毛筆寫字也是一種不錯的鍛鍊。

毛筆的字用的是氣,並不是力,運筆過程中鍛鍊我們的呼吸,凝神聚力,也有通神的效果。

閱讀、寫字,一筆一畫都會讓我們和神建立一種聯繫,通神便會產生悅。

有的則會從吸菸、喝酒、飆車等,甚至其它違法行爲中獲得通神的效果,這樣遠沒有讀書寫字來得健康、文雅、有文化,最重要的是長久。

有的人喜歡炫耀自己的喫,喝,色慾,權利,金錢等,這些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能與別人分享。

但文化不同。

文化是要分享的。

你的作品夠精彩,你的創作有傳播度等,這種收穫與成就感是長久的,而且是長期的。

所以,把精力用在文化,用在精神享受上,是最划算的時間花費方式。

古往今來,那些不可一世的權貴給世人留下了什麼呢?

一江春水付東流。

而能夠傳世久遠的無一例外的是智慧結晶,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

我們大可不必擔心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作爲一箇中國人,有了一定的生活經歷,總會在某一個不經意的時間裏接觸到傳統文化。而一旦接觸,這種潛藏在體內的文化基因就會被激活,一發不可收拾,便會走上與傳統文化的對接之路。

而中國元素早已在世界範圍內紮根生長,我們從來沒有刻意地輸出文化,這是文化本身的魅力與生長力。

古人的智慧結晶與天道相符,自然會與天地長存,這大概就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根源吧。

一部《道德經》概括瞭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發展,如何經營,生活的一切都可以在裏面找到答案。

而《皇帝內經》裏有着養生之道,有着健康生存之道。

只要我們打開了這裏的智慧之門,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實踐,便會立刻覺得生活是如此的輕鬆,如此的灑脫。

不用追求昂貴的羊奶,牛肉,維生素,維它命等,不用什麼醫美、整形,只要應四時生活,忠於身體的喜好與反應,不被現代商業、西方資本裹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