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學校變革讓人眼饞

今天聽到一本書是沈祖芸老師的《變革的方法》,我對於管理沒有興趣,卻被裏面的幾個做法暖心到了。在辦公室裏一說,引來無數人的眼饞。

老師們有很多的問題困擾原來叫日常性疼痛。什麼叫日常性疼痛?就是你在衣食住行、安全方面遇到各種不方便。舉個例子,十一學校教師的孩子在上小學,下午放學後沒人接,接了之後又沒人帶。做父母的都會發愁,對吧。學校工會就發起了一支志願者隊伍,每天輪流去附近的小學替老師們接孩子。接來以後,不僅有專人照看,還會安排閱讀、運動,甚至外教的語言交流等等,老師們再也不用爲接孩子而煩惱,自然就把更多心思都用在學生身上了。

再比如一些老師的家人有些小病小痛,總要老師花費半天時間去醫院掛號。那怎麼辦呢?學校工會就設立了專門的崗位,爲他們掛號,找專家約做手術,甚至會出人陪家屬去看病。

你看,這些項目都是依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設計的,它立竿見影地讓老師們獲得了正向反饋,解除了後顧之憂,這樣才能讓大家積極思考自己是否值得把腳邁入變革的門檻。所謂“速贏”就在這裏。

反思自己:

自己爲什麼遇不到這樣的學校?有沒有足夠的能力讓領導層給我拋來橄欖枝?

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等到有足夠強大的能力纔會配有這麼好的服務。不抱怨的心態讓自己接受現狀,改變自己。

看到美好的教育狀態,說不定以後就會變爲現實。不是等待未來而是創造未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