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校变革让人眼馋

今天听到一本书是沈祖芸老师的《变革的方法》,我对于管理没有兴趣,却被里面的几个做法暖心到了。在办公室里一说,引来无数人的眼馋。

老师们有很多的问题困扰原来叫日常性疼痛。什么叫日常性疼痛?就是你在衣食住行、安全方面遇到各种不方便。举个例子,十一学校教师的孩子在上小学,下午放学后没人接,接了之后又没人带。做父母的都会发愁,对吧。学校工会就发起了一支志愿者队伍,每天轮流去附近的小学替老师们接孩子。接来以后,不仅有专人照看,还会安排阅读、运动,甚至外教的语言交流等等,老师们再也不用为接孩子而烦恼,自然就把更多心思都用在学生身上了。

再比如一些老师的家人有些小病小痛,总要老师花费半天时间去医院挂号。那怎么办呢?学校工会就设立了专门的岗位,为他们挂号,找专家约做手术,甚至会出人陪家属去看病。

你看,这些项目都是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设计的,它立竿见影地让老师们获得了正向反馈,解除了后顾之忧,这样才能让大家积极思考自己是否值得把脚迈入变革的门槛。所谓“速赢”就在这里。

反思自己:

自己为什么遇不到这样的学校?有没有足够的能力让领导层给我抛来橄榄枝?

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等到有足够强大的能力才会配有这么好的服务。不抱怨的心态让自己接受现状,改变自己。

看到美好的教育状态,说不定以后就会变为现实。不是等待未来而是创造未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