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一點思考

這兩日,我和“中心”的老師會見了一位媽媽,她孩子出現抑鬱、厭學、離家出走的情況。媽媽急忙找到我們尋求幫助,她說到痛處大哭不已……

我們給予她專業的輔導後,她決定帶孩子過來看看…

有一些觸動和思考:

爲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抑鬱、網癮、厭學甚至輕生的情況?

爲什麼那麼多家長如此辛苦地“扶養”孩子,實際是在用行動“摧毀”孩子?

教育中的不自知,如何自我發現與醒悟?

我有一些感想分享: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我對孩子是很焦慮的,是看不見的,我經常吼他,甚至打他。我把自己的極度焦慮和情緒轉嫁在孩子身上。

孩子莫名其妙承受很多冤枉的打罵。慢慢地,他也暴躁、容易發怒,動不動就哭,學習很不專注等。其實,我是知道孩子受自己的影響很大,但是我無能爲力,沒法改變現狀,也不知道如何改變?

我在按照一種固有的思維模式慣性地做事,包括繼續慣性地教育孩子。

後來,我有幸陪伴孩子讀經典,每週六參加公益經典讀書會。在天然的自然環境下,跟一羣志同道合的家庭共讀《論語》《詩經》等,持續了半年多時間。

說來也奇怪,我和孩子都有了改變。我不知不覺在調整狀態:浮躁焦慮緩和很多,看得見孩子,可以做到心靜下來;

孩子也在修復,他開朗了很多,易怒的情緒隨着媽媽狀態的轉變也發生了變化:能夠專注做一件喜歡的事,遇到困難就動腦筋解決(比如動手組裝積木,之前是做到一半就發脾氣摔積木)

雖然還不能做到專注學習,不過我很欣慰,繼續耐心陪伴他,我知道孩子的修復需要時間。

我也在修復自己。我在自己和孩子身上有所覺察了,開始反躬自省。我不再焦慮他的成績,因爲成績只是表象。

我會更關注他在學校跟同學相處的如何?

如何處理與同學的矛盾?

學校發生哪些好玩有趣的事情?

於是,孩子跟我分享快樂、不快樂的事情。

每天晚上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聽《論語》音頻,空氣中飄蕩着經典的音韻,家裏也溫馨了很多。

如今,我們讀經典已有一年多了。很多神奇在悄悄發生着:同事都說我變化很大,只有我自己清楚變化來自於內心最根本的東西扭轉了過來。

孩子也在向陽而生!

這份改變,我花了一年半時間,路漫漫,其修遠兮,成長道路共追隨。

“當你跳上一個高度時,你就再也回不去了。”是的,我也不想回去了!

孩子的問題追根溯源就是家庭和家長的問題。比如:我自己。

當我回頭再看,不忍直視。幸好,醒悟的早!也許,我的自我成長和育兒經歷可供媽媽們討論[呲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