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嫺學習筆記—孩子內心真正想要的,或許不是昂貴的玩具,而是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

父母不同的教育風格,會培養出不同的孩子。

教育,陪伴,終身成長這樣的家庭更能培養出健康、快樂、自主、獨立、積極、陽光、向上的孩子。

1

教育

如今,很多孩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全家人時時刻刻圍繞着孩子轉。

這樣密不透風的愛,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居高臨下的錯覺。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被慣“壞”了,一旦走出家庭,勢必自食惡果。

家長的態度,反映着孩子的教養。

父母一個勁袒護孩子,只會讓孩子黑白不分,在調皮搗蛋的路上越走越遠。

教育的本質是育人,希望孩子健康成長的父母,都會爲孩子計深遠。

一味遷就孩子,終會害了孩子;只有及時管教,孩子纔會成器。

父母的“狠心”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良藥,雖然苦口,卻能讓病痊癒。

2

陪伴

大多數父母希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卻常常捨本逐末忙得沒時間陪孩子。

然而孩子內心真正想要的,或許不是昂貴的玩具,而是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

錯過對孩子的陪伴,成爲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父母的陪伴,會給孩子帶來獨一無二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哪怕只是簡單和孩子一起嬉戲,或者給孩子講睡前故事,都能給孩子帶來肉眼可見的變化。

孩子對學習重新提起興趣,也答應以後會聽長輩的話。

爸爸媽媽用心陪伴,內化爲孩子內心的溫暖,賦予TA們前行的動力。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父母的陪伴是有“有效期”的,一旦過期只能追悔莫及。

怎樣才能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呢?

一方面,父母和孩子相處時要儘量專注,放下工作和手機,全身心投入其中;

另一方面,父母要修煉一副好脾氣,控制好自己的音量和表情,不被孩子氣得抓狂。

父母陪伴孩子的過程,是一場自我修行。

育兒之旅路阻且長,上下求索方得真知。

3

終身成長

最近,“雞娃”這個詞頻上熱搜,專門用來形容那些熱衷於給孩子"打雞血"的父母。

可TA們卻忘記“想要孩子成爲什麼人,自己首先就要成爲這樣的人”。

真正優秀的父母,都懂得“雞娃不如雞自己”。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所以用行動來鼓勵孩子,是最直觀最有成效的。

每個孩子剛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父母手執畫筆,決定着孩子未來的模樣。

比起成爲一個完美父母,更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要想和孩子一起成長,首先,不能把希望傾注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因爲自己人生不如意,便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兒女能爲自己爭口氣。

然而,這種高期待會讓孩子不堪重負,也會把孩子越推越遠。

這裏我們劃一個重點:

要讓孩子做自己,而不是父母希望的寄託。

其次,不能因爲孩子而忘記自己的人生使命。

每個人都只能活一次,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只有父母安頓好自己的身心,爲自己的人生負責,纔不會過於焦慮,把壓力傳染給孩子。

當你心無旁騖做好手頭事時,孩子也會在不經意間模仿你。

最後,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人生節奏,爲人父母,沒必要在攀比中亂了節奏。

人生是場馬拉松,不是短跑。

學會循序漸進,才能笑到最後。

寫在最後

心理學家衛•埃爾凱特曾說:

“無論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如何,做父母的需要給孩子兩樣——根和翅膀。”

父母三觀正,敢於狠心管教孩子,爲孩子紮下深根;

而經常陪伴,用愛填滿孩子的心,將助力孩子高飛。

願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得償所願,做好孩子的領路人;

願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茁壯成長,在快樂中穩步向前。

以上是今天的學習筆記,感謝您的閱讀和留言。

我是吳美嫺我在貴州貴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