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64)文人的“雅游”和現代人的“旅遊”有何不同?

中國的旅遊從90年代初期隨着國門的打開,改革開放的浪潮,逐漸使旅遊興旺起來。

他最初的功能是接待功能,一般是政務和商務考察所需要,而隨着時代的進步,人們生活的需要以及三十多年的。發展旅遊工作已經成就爲旅遊事業,旅遊的項目也不和範圍,也不僅僅是。政務接待和商務需要了,延展到了科考遊,山水遊,觀光遊等等。


其實旅遊從來有之,尤其是古代的文人,更是把旅遊弄得雅緻,富有詩意。讓我不讓我們不得不感嘆,古代的文人的遊歷完全是一場文化的雅游。

最高大上又最轟轟烈烈的當屬乾隆下江南的考察調研遊。如果說把乾隆比喻成考察調研的鼻祖也不爲過。


竹林七賢。常常乘車攜酒出遊。特別是其中的劉寧更是灑脫,除了帶酒乘車之外,還讓家人拿着鋤頭相隨,說:死便埋我。

大有青山何處不埋骨之灑脫。


而李白作爲詩仙,他也是喜歡四處去溜達的。他的出遊,用現代人來說,就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起因和目的都看他的心情來決定。他說“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這與古人常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觀點有關係吧?古人總是把旅遊與讀書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上的,把旅遊當做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另一個重要途徑。


科考遊的鼻祖應該算是酈道元,他爲了寫《水經注》,先後兩次隨孝文帝出遊,歷時兩年形成萬曆,考察了沿途的山山水水,同時還順路拜訪諸多的鄉紳名士。參觀了沿途的歷史一級,讓他大開眼界,頭腦裏充實了大量前所未聞的新鮮題材,爲他後來撰寫《水經注》收集了詳盡的寫作資料。


徐霞客自然是山水遊和寫遊記的鼻祖了,他如若不是遊遍中國,哪有洋洋60萬字的《徐霞客遊記》呢?

至於歷史上那些爲了避逃避戰亂或饑荒的出遊,雖是迫不得已之舉,卻希望在這段旅遊的途中找到一線生機。


現在非常時興的孩子們的研學遊的鼻祖,應該算是西遊記的一師三徒和一馬的“西遊記”了。

(未完,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