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3

王安石在生活上不注意細節,顯得邋里邋遢,經常被朋友取笑,甚至讓宋神宗嘲笑過。

他是個只想做大事,不想做大官的人。他按照自己的性格做事,對於自己關注的事情傾力關注,對於自己不關注的事情熟視無睹。

他的《泊船瓜州》特別有名: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其中的綠字,之前改了好多遍。

王安石的詩歌作品中,以“昭君出塞”爲主題的《明妃曲》最引人關注,爭議也最大。能突破前人的窠臼,突破傳統題材的束縛。

他的立足點非常高,眼光和角度不一樣。是匈奴對我恩情多,還是漢朝皇帝對我恩情少,都不重要,關鍵是,誰是我的知己。借王昭君說自己的心事。人的高度決定了題材的高度,題材的高度決定了題材的新意。

宋仁宗嘉佑四年,這首詩引起文壇轟動,歐陽修、司馬光、曾鞏領袖人物紛紛爲王安石的《明妃曲》唱和。他們立足現實、立足政治、立足人生、立足感悟,用古代的事情說自己的事,讓舊的故事煥發出新的容顏。

王安石在文章和詩歌創作上不拘一格,獨闢蹊徑。

他的《讀孟嘗君傳》,一共103個字,文短而氣長。說的是做大事行大道,要走光明之途。王安石把自己要表達的突出觀點表達出來。

他的翻案詩,講的是歷史和人心的向背問題。

對唐代詩人杜牧的《烏江亭》,王安石獨闢蹊徑,對英雄項羽的看法徹底顛覆。他眼光遠大,看到項羽的失敗是歷史的趨勢。

賈誼在文人手中,是個懷才不遇的形象,到了王安石手中,變成一個懷纔有遇的人。王安石的文章是政治家表達自己意圖和心聲的手段。

司馬光比王安石大兩歲,兩個人性情相近,是一對政治雙星。前者一往無前敢於突破,後者毫不動搖維護舊制。

司馬光小時候砸了一口缸,成年後寫了鉅著《資治通鑑》,這是他留給我們記憶最深刻的兩件事。

王安石和政敵蘇軾之間,去掉了政治上的恩怨後,以文章和道德相交往的時候,才發現彼此是知音。王安石是古今以來不可多得的傑出政治家和文學家。

退休後的王相公,從來不擺譜。當年的“拗相公”,完全變了樣,沉浸於文學和詩歌的創作,創造了一種詩體“半山體”。其中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清新雅緻、隨意灑脫。

王安石被罷宰相八年之後,38歲的宋神宗去世。宋哲宗繼位,因年齡太小,由高太后主政,高太后起用司馬光,迅速恢復了舊法。

宋哲宗元佑元年四月,王安石病逝於金陵,終年66歲。

王安石由文從政,最終又棄政從文,一生大起大落、大進大退,稍有政績便招謗被棄,國有危難便又召之即來。他始終在出世與入世間矛盾,在被用或被棄中煎熬。

沒有哪位歷史人物像他那樣受到那麼多的褒貶譭譽,他像一座永遠開採不盡的礦山,又像一條深不見底的大河。

在他身上,糾集了最劇烈的衝突和矛盾,體現出各個時代價值評判標準的撕裂和纏鬥。

王安石身處一個固步自封的時代,卻以氣吞山河的擔當精神,鑄就了一個民族求索進取的興國之魂。

王安石倡導的永不停息的進取精神是我們民族最堅強的精神支柱。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歷史註定他將成爲一位不朽的人物,因爲他胸中裝的是中華民族的山河大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